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我们圆桌会
 
院前急救 你了解多少?
hwyst.hangzhou.com.cn  2015年01月29日 11:38:05 星期四

  总提要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他当时全身已经紫黑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心肺复苏。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每隔三十次按压,通两口气。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我们的公民急救技能的,普及率掌握率不到1%。

  樊德珠(律师市人大代表):急救条例里面,引用这样的(免责)条款,他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朱成方(新闻评论员):考驾驶证的最后一关,就必须要学会急救。

  王平(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低龄化就是,让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就知道这一点。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能不能把这三支力量,组织起来,完善我们杭州市的,急救培训的网络。

  解说:《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新出台的条例,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推进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我们圆桌会》今晚关注,院前急救你了解多少?今晚圆桌嘉宾: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袁轶俊;浙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茂;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陈易馨;特约评论员朱成方;市人大代表樊德珠;民情观察员田思宁、曹骏;热心市民顾雅娟、方扬帆、郑卫华。

  主持人郑煜: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欢迎收看《我们圆桌会》,我是郑煜。在本周,有一位被大家称作,“最美医生”的一个人,因为她及时的院前急救,让一位两岁的小男孩,跟死神擦肩而过。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先来看一看。

  VTR

  解说:1月20日晚上6点多,有一个2岁半的男孩在和平广场购物城的婴童馆里游泳洗澡。当时男孩套着救生圈在玩,一旁的妈妈在玩手机。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孩子突然沉到了水底,而妈妈第一时间没发现。

  孩子妈妈:我就回了(微信),就哈哈笑了一声,当我一转过头来,小孩没有了,然后我就赶紧一看,小孩已经掉进去,嘴巴里已经开始吐东西,没有知觉了,我就连着这个手机,上去一抓,抓出来的时候,我就在那里面,喊救命救命,没有人理我知道吧。

  婴童馆工作人员:阿姨临时走开了一下,走开了大概没几分钟的时间,那么家长在那边,等于也是(没管),对在玩自己的手机,就没有注意。

  解说:就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另一位带孩子来洗澡的家长,马上叫来了正在附近的妻子陈女士,陈女士正好是个医生,到了现场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我老公跑过来,他说有一个小朋友溺水了,叫我赶紧过去看一下,我跑过去看到这个小朋友,当时是已经有点失去意识了,我看他整个人都发紫了,给他做了点胸外按压,然后看他稍微清醒一点,赶紧给他衣服穿上,就叫他们工作人员,开车送过来(医院)的。

  解说:男孩逐渐恢复意识后,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说,幸亏男孩在溺水后黄金5分钟内做了及时抢救,目前情况比较稳定。

  主持人郑煜:通过这个短片,我们看到了这个最美医生。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在我们的节目现场,我们也邀请到了省人民医院的,这位最美医生陈易馨。陈医生您好。那么在这儿呢我提议,我们大家再一次用掌声,表示对她的敬意。(掌声),陈医生我想问一下,当时那个前提下面,就是那个现场,当时救小孩儿,发现他溺水的现场,那个情况是怎么样的,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我当时过去的时候是,小朋友是全身发紫的,家长一直在哭,然后工作人员,是把小朋友脚抬到那么高,然后一直在抖,头朝下面一直在抖。后来他们就一直在说,怎么办怎么办。我先是吓了一跳,后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做心肺复苏,赶紧把他放到护理台上,然后给他做心脏胸外按压。

  主持人郑煜:你在做这一系列(急救)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其他人上前来帮忙,或者其他人有没有上来进行急救?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没有周围好像没有其他人。

  主持人郑煜:当时你也说你也吓了一跳。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对对。

  主持人郑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你是医生,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反应?

  陈易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医生):其实平时看到这样,全身发紫的小朋友,真的是没有机会的,他当时全身已经紫黑了,所以我第一反应是吓一跳,然后感觉很心疼,因为作为母亲的心嘛。

  主持人郑煜: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现场当中呢,还有几位嘉宾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田大姐听说您也就是在今年,好像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也救过人在什么时候?

  田思宁(热心市民):1月5日早上8点钟的时候,这里有张照片。这个是做人工呼吸,我给她做心肺复苏跟人工呼吸,同时做的。这个人是个女的,她是一辆电动车就翻倒在地,然后她整个人是扑倒在电动车上面。那么我的第一反应,马上拿出手机准备打110120,后来旁边有人说,我们已经打过了,我说你们打过多长时间了,他们说五六分钟了,那这个时候我的心里面,就感觉有点危险。

  主持人郑煜:后来这个人情况怎么样?

  田思宁(热心市民):最后这个人是没有救过来。

  主持人郑煜:刚才田大姐包括陈医生,都提到了这个心肺复苏。我想问一下,大家对这个心肺复苏,只是听过呢,你们自己对它到底了解不了解?知道它该怎么做的,来给我们举个牌看一看。(举牌)。好我们看到现场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一个哭脸,光光是听过,不知道该怎么做,接下来我想请一下我们的袁科长,再帮我们演示一下,心肺复苏到底是怎么样的。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这个是我们培训用的口膜,那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那么碰到这样的病人,首先判断他的意识情况,拍他双肩对他双耳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叫了以后,我们再判断病人的呼吸,把他的胸部暴露,用五到十秒钟的时间,判断这个病人有没有呼吸,看他胸廓是否起伏。另外看他在你面上,是否有呼吸出来。如果是五到十秒钟之内,你是判断他没有呼吸,那么我们初步可以暂停,来确定这个病人是心搏骤停。那么首先做胸外按压。首先要对位置进行一个确定,常见的位置是两乳头间连线,跟胸骨的连线作为一个中点,我们的手掌根部放在上面,另外十指紧扣,那么力道就是在这个手掌根部。腿与肩平宽,使胸骨下陷至少五厘米,频率一百次每分,至少一百次每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每次按压的时候,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你不能就压了以后就不动,再进一步施压,这样的话,他的回心血量是受影响的。那么30次按压以后,我们就进行口对口通气。那么首先我们有一个手法,是开放气道的手法,我们叫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气道开放了以后,把病人的鼻子给捏紧,然后深吸一口气,用超过一秒钟的时间,把气吹到病人的肺里,再深吸一口气再吹一口。吹两口气再定位,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30:2,每隔30次按压通两口气,这样重复直到病人复苏成功。

  主持人郑煜:好的,好,谢谢袁科长。我相信电视机前的朋友,通过镜头完全可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在这我想问一下应主任,刚才我们几位嘉宾,在谈到他们在救人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院前急救的内容?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呢,院前急救应该是由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经过统一的指挥调度,由我们相关的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给病人提供的现场的救治,包括在病人转送的过程当中,给予的紧急的救治和监护,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院前急救。那么刚才我们热心的市民,包括我们(陈医生),虽然是专业医务人员,但是她那天的角色,其实也是一个社会公众的,这样一个角色。那么我们说其实在整个,院前急救的过程当中,我们说为什么说,我们有一个第一目击者的概念,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院前急救的,整个一个非常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大家刚才都提到了,这个心搏骤停的病人,那其实这样的一些病人,是我们在院前急救的过程当中,碰到的最危重的病人。从医学的统计来说,就是病人他接受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的时间,跟他最后的存活率,是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说一个病人,当他心跳停止以后,他能够在一分钟之内,就能够接受到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的措施的话,那么他最后被救治成功的可能性会高达90%。那如果说超过10分钟的话,他被救治成功的可能性,要接近于零。那我们说我们的救护车,是不可能在一分钟之内,就到达病人的身边的。那我们现在杭州120,我们平均到达,病人身边的时间是9分钟,那么这个9分钟,在我们杭州,目前交通这么拥堵的情况下,我们这个9分钟,其实在全国的范围内,我们这个指标还是比较领先的,我们全国120平均到达病人身边的,时间是超过10分钟的。那么就算是9分钟到达病人身边,我们刚才讲到,根据刚才我们说的这个数据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心跳停止的病人,如果说之前不采取任何的措施,那么他被救治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低。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在院前急救的这个体系里面,对于心跳停止的病人,我们说,我们有个指标可以去衡量它,就是叫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是说你院前急救,你救治了多少心搏骤停的病人,同时你有多少病人是救回来了。我们说成功率是多少,那么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不到2%,那么发达国家是多少呢,欧美的发达国家,是30%到40%,所以这个中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郑煜:通常来说,最黄金的时间大概是多少?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应该是在病人心跳停止之后的,刚才我们讲到的,就是一般来说是五到六分钟之内,我们称之为是黄金的五分钟,或者黄金的六分钟这么一个时间。也就是说在五分钟之内,你施救的话,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超过这个五分钟,尤其是十分钟以后,这个可能性很小。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我们去年就是2014年,对2014年,我们救治的心搏骤停(病例),做了一个统计。那么经我们抢救的,有700多例的病例,但是实际上我们能够抢救回来的,也就44例,那么这个比例应该说不能算高,但是在全国还是排名第一,那么真正的是康复出院的,那么现在我们统计到的是有6例,整个一年。

  主持人郑煜:这个6例比例算高的还是算低的?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高的。

  主持人郑煜:算高的。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对,因为据我们来看,就是我们现在院前急救的话,我们统计的是,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刚才我们应主任讲了,国外有30%到40%,而我们的生存率,那么我们现在还无从统计,因为这个分子太小,而国外的话,他们的生存率可以达到5%或者以上,所以说这个我们还是差距比较大,一般打电话到你们这里来急救,都是什么样的一个病情的人,40%左右或者是40%以上,那么是一些外伤的病人,主要是交通事故或者是摔伤,或者是打架。

  主持人郑煜:这属于硬伤的这种。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对,创伤,创伤类的,那么还有60%的,就是一些内科疾病,那么主要是以心血管,心脑血管还有呼吸系统,另外消化系统啊,其它妇产科儿科,另外中毒,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主持人郑煜:那么这个一年大概,能够接到多少个,这样的救助的电话。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救助电话我们现在,每年的救助电话有7万多,7万多,那我想问一下。

  主持人郑煜:7万多的求助电话里边,有多少的病例他会在院前,就是送到你们这儿之前,就有过第一时间的急救,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院前急救。

  袁轶俊(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公众参与的抢救是吧,那么这个统计数据,应该说还不是很完整,但是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我们医生到了现场,那么就能知道,他是否有这方面的救治,那么这个数据来讲是不足10%。

  主持人郑煜:7000不到。

  王平(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我也在相关的文献里面检索,就是关于公众里面,接受过院前急救培训的这个比例,也没有找到杭州的这个情况,但是找到是温州的情况,大概统计下来是不到0.8%的人,可能接受过院前急救培训,但这个数字,也不是说完全拿到证的,可能他只是接受过各个方面,包括说消防或者说是其它类型的,那么里面都包含了,这个心肺复苏的培训。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刚才我们这个老师讲到了,就是温州有一些数据,我们国内其它城市,大致的统计的数据也是这样,基本上是不到1%,就是我们的公民,急救技能的普及率,掌握率不到1%,那么国外是多少呢,发达的国家,一般来说会到60%。

  主持人郑煜:那我想问一下,王老师还有朱老师,你们怎么看待院前急救,包括这些数据。

  王平(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就是说很多这种,发生在公共场所里面的,这些意外事件里面,可能是很多是需要一些,心肺复苏的这个急救,但是人数这么少的话,我想周围五个人里面,或者十个人里面,肯定不到一个人接受过这个培训,那么相对来说他真的能参与到,或者是去实施心肺复苏的可能性,也非常之低,这也是这个现实的问题所在。

  朱成方(新闻评论员):我觉得关键是能进行,院前急救的人太少了,像我知道这个东西,我也想救,但是我救不来,那么刚才这位老师给我做了以后,我感觉跃跃欲试,但是以后我可能也不能做,因为我没有证。

  主持人郑煜:那我想问一下,这个比例这么低,是什么样的原因。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造成的我们院前急救,这个开展的难度会这么大,其实我们的社会公众,他之所以参与的比例这么低,我想无非是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不会,刚才我们很多嘉宾都讲到了,就是他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那么特别是对于一些,危重病人的现场紧急救治,是需要经过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培训的,那么如果说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光凭一腔热情呢,那有的时候是会出问题的,帮倒忙了,甚至于会帮倒忙,那么我们就讲到去年的,杭州公交车的“七五”事件,“七五”公交车纵火的事件,就去年2014年的时候,那么当时我们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候,大部分的病人,都已经被社会好心人都转走了,那么在转送的过程当中,我们事后就发现一些问题,那么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被送到了,不具备烧伤专科救治的医院,送到了医院以后,这个医院它没有烧伤的救治能力,这是第一,第二的话,我们对于这些重度烧伤的病人,那么我们很多的市民,热心的市民在救治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些专业的救治的知识,而导致了病人的病情,可能在不同程度有所加重,所以呢我们说首先是要会,第二应该说是不敢,为什么说不敢呢,就是我有了这个急救技能,我学过了,但是一下子到了现场,碰到真正的病人以后,他就犹豫了,他对自己的学过的技能,他不自信,或者学过了以后,经过训练也拿到证了,但是他忘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忘记了,生疏了那他就不敢,因为现场的这个环境,跟他在模拟人身上操作,完全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郑煜:这个不敢,除了对自己不够有底气,或者说不够自信之外,会不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怕担责。

  应旭旻(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对对对,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层意思,就是他的不敢里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的人他尽管也会,并不是因为技能的问题,他掌握(急救技能),但是他有顾虑,他怕担责任,那么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老人跌倒了都不敢去扶,我们的卫生部还要出台,老年人跌倒还要干预的指南,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面,就是很多的市民,或者我们的公民,他就有这样的顾虑,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里。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浩鼎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网议事厅”走进市民之家聆听新年新期待
·2014年记者节 杭州网记者进社区
·“杭网议事厅”获2013年度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网议事厅”再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年度红旗窗口殊荣
·杭网议事厅加入"四位一体"联动运行工作模式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 杭网议事厅“社区服务岗”荣获杭州新闻奖
·“杭网议事厅”走进白杨街道 望公交更便捷
联系 杭网议事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邮箱:hwyst@sina.com
热线:85052222
联系 我们圆桌会
地址:之江路888号杭州广电中心1610室
邮编:310008
热线:89912345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