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问题,看似粗俗,实则距大雅之堂也仅仅一层帘幕的距离。古人关于如厕就有一堆同义词:更衣、解手、出恭、净手、登东……或是戏谑或是隐喻;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的读书心得总结起来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如厕问题,还跟创作灵感扯上了关系。
所以,有些事情看似细小,实则民生大事:一些紧要的时候、一些要紧的场所,“不通”则“痛”。旅游城市的打造,城市品牌的提升,有了光鲜的门面,这“最后一公里”的完善,也是分外重要。
2015年以来,“厕所革命”四个字闯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一直以来,厕所数量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是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也是我国旅游业突出的薄弱环节。
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刚刚过去的11月,我们见证了第五个“世界厕所日”,这个由联合国设立的特别日子,旨在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当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发的“全国公厕云平台”上线试运行,汇总了全国各地近33万条公厕信息。
那么,如何让“方便”这件小事更加方便?让公厕进化史真正成为一部“净”化史?“厕所革命”给出了哪些解决方案?
十年来,杭州久久为功,苦练“公厕”这一公共服务基本功,采取了各种手段疏通经络。现在,如果走在街头小巷,看到的白墙黛瓦,也许并不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造型夸张的涂鸦和墙绘,也可能不是某个文创产业园区的外墙,而正是你所着急要找的公共厕所。
今年,正值杭州“厕所革命”深化之年,我们看看市民游客们怎么说。
加载更多
小厕所,大民生。对于旅游休闲名城杭州来说,厕所是一张无形的名片。
12月5日,《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杭州”网站公开听证。
征求意见稿挺长,我们梳理了大致的要求,规整起来很清楚:
其一,休闲、景区场所的厕所要规范。杭州要扶持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其二,依靠市场手段管理厕所行业。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对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基地等按标准新建和改造的免费开放厕所给予补助。
其三,引进“国际化”理念和“智慧化”手段。以“全域化”统筹旅游休闲业转型发展,以“国际化”引领旅游休闲业品牌塑造,以“品质化”夯实旅游休闲业竞争优势,以“智慧化”拓展旅游休闲业发展空间。
其四,将公厕提升改造列为杭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改建、扩建、翻建等方式共计提改公厕70座,进一步提升公厕内外环境,积极提倡设置方便母婴同厕的第三卫生间,优化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1.5。
“厕所革命”已经成为杭州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的下一个落脚点,不少高颜值的厕所,也成为朋友圈的另类“网红”。
加载更多亮眼的成绩是一方面,不太方便的隐忧也很难回避。
最新数据显示,西湖景区周边共有分类管理公厕185座,其中男厕位721个,女厕位1124个,男性小便斗1020个,残疾人厕位170个,这些数字全部加起来是3035个。虽然这一总数比两年前已多出了近40%,但如果以今年国庆长假的数据来看,西湖景区所属各公园景点8天内共接待游客455.46万人次,忽略性别简单计算,平均1500人分得一个厕位,旅游高峰期的西湖边公厕数量,两个字:紧张。
数量不够,新建不就行了?在景区可能没那么简单:
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回应:“真的没地方造了,景区建厕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和周围风景的协调、安全、下水道建设等都是潜在的问题。”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公共设施的建设,主要应对的并不是旅游高峰期的陡然紧张,而是按照平峰的流量来规划的,否则在平时就会形成资源浪费。
高峰期矛盾凸显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临时设施。杭州市城管委为此专门储备了超过400间流动厕所,此外还有4辆流动厕所车,以及若干残疾人专用流动厕所,以备不时之需。
男性快速解决,女性排起长队,也是节假日常见的“风景”。为了最大限度缓解这一矛盾,近几年,杭州把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由原来的1∶1逐渐调整为1∶1.5或1∶2,以此来减少女性等待如厕的时间,但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景区动辄数十米的长队告诉我们:任重道远。
以骆家庄为例,这是一个在2000年后全新改造的城中村,以骆家庄西苑为圆心,半径一公里范围内有6座公共卫生间,已达到“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厕所”的数量要求。
但尽管如此,“找不到公厕”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很多公厕隐藏在了社区深处,如果不是住在社区或熟悉这块区域的人,找起来确实略有困难。
相似的情况,在体育场路部分路段,建国北路部分路段,也有不少人“吐槽”。虽然都挂着指示牌,但因为隐蔽在小区的绿化带中,不熟悉的人,往往会碰上“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窘况。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希姆说过,“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
将杭州“厕所革命”的历史拉长看,我们发现这不仅是一部进化史,也是一部“净”化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大部分乡村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厕”。
2007年,总量“捉急”。当时的杭州主城区只有600多座公厕,数量上显然有点捉襟见肘。
2009年,社会参与。为了缓解供需矛盾,部分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开放卫生间。目前,杭州已经有480座沿街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向公众开放,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涨。
2014年,成果初显。杭州市区公厕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获得认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6年,“质”和“量”都有提升。杭州拥有了700多座三星级以上厕所,125平方米以上的五星级厕所有四座。在当年度发布的全国“最美公厕”榜单,杭州有32座,内外兼修,有品有颜有科技。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最新发布的“公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杭州纳入分类管理(即有专门的保洁人员管理)的公厕已有1627座,厕位19985个,主城区已基本形成“10分钟如厕圈”。
目前,杭州的第三卫生间共有80余座。随着当前正在进行的70座公厕提升改造工作逐渐完成,未来杭州将会出现更多“第三卫生间”。
不少公厕增设茶水间、充电站等便民功能。在“第三卫生间”设置残障人员保护措施、儿童坐便器、可折叠多功能台等特殊卫生设施。改造一新的公厕,有保洁人员每天16个小时轮岗清洁,洗手液、厕纸不间断供应。公厕已经成为一个“颇具格调”的空间。
诗画韵味的花草点缀、气势雄浑的石壁绘画、白墙黛瓦的江南人家……经历外立面的墙绘和改造,现如今的公厕除了提供实用功能之外,还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作品的理想载体。
随着公厕数量的提升,杭州主城区已初步建成“10分钟如厕圈”,随着国际化、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推动,为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通畅,杭州不遗余力。
杭州通过互联网+手段,完善厕所的导航、引导功能,给市民、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体验。这一功能首先在杭州市城管委“智慧城市”APP上得以实现。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最便捷的“方便之所”。
点击图片可下载APP
作者:徐文杰、徐洁、曹青青、刘文昭、洪明思
页面设计:冯铭
前端技术:何狄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