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 > 热点热议
打造“课间15分钟运动空间” 杭州这所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5-03-14 16:13:35

近日,杭州各中小学已调整新学期作息时间表,部分学校正式推行“课间15分钟”作息制度。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的活动与游戏,实现身心的有效放松。延长课间时长虽看似简单,却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在延长的课间玩得更精彩?

学生们在动态地面快乐玩耍

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积极探索,规划打造“课间15分钟运动空间”。目前,该运动空间的打造正在稳步推进,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课间体验。近日,记者走进宁围小学,实地探访学生们在延长版课间里的多彩活动。

宁围小学校长莫建忠带记者体验课间15分钟

三段切割法 科学规划课间15分钟

在教学时长整体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将课间时长从传统的10分钟延长至15 分钟,这多出来的5分钟从何而来,成为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宁围小学有着自己的时间分配巧思。“学校将上午原本40分钟的大课间缩短为35分钟,由此‘释放’出5分钟,并将其移至第三节课之前。而在下午时段,这额外的 5 分钟则是从放学整理课中合理‘挤’出来。”校长莫建忠对记者如此解释道。他还强调,这绝非简单的时间挪移,而是在充分保障学校整体教学安排不受影响下的精心布局。既确保了老师们拥有充足的课间准备时间,能以饱满的状态迎接下一堂课,又让学生们获得了更为充裕的放松时光。

有了充裕的课间时间,还得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为此,宁围小学提出了“285”课间时间管理法。莫校长解释称,主要是把15分钟的课间精确拆分为2分钟、8分钟、5分钟三个各具功能的时间段。下课铃响后的头2分钟,设定为下课整理时间段,这2分钟学生们可以整理整理课桌。中间的8分钟,则被划定为充足活动时间,期间学校还会播放欢快的音乐,既作为时间提示,又为同学们营造轻松愉悦的课间活动氛围,鼓励大家尽情舒展身体、释放活力。剩下的5分钟,预留给同学们进行下节课的课前准备,提前整理好学习用品,及时调整到上课状态。

学校期望通过这样合理的课间时间安排,让学生在课间既能充分释放压力,又能做到张弛有度,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形成一定时间概念和规则意识,真正实现玩得有序有趣有意义。

深挖空间潜能 打造立体多维运动场景

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接下来就是解决如何丰富活动形式的问题。为此,宁围小学创新性提出规划打造“三区三面”的“课间15分钟运动空间”。据莫校长介绍,学校将通过深挖学校空间,开发动态地面、击打墙面、触探垂面,实现“三面增量”,构建起立体化的互动空间。与此同时,借助 “三区赋能”,也就是创设智力区、挑战区、对抗区,通过 “脑力激荡+科技互动 +体能对抗”的三维有机联动,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体系,让学生在课间活动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提升智力。

学生们在AI运动空间练习跳远

莫校长指出,鉴于该规划从提出到落实才短短几个月,要全面、彻底地打造完成这个运动空间,还需一定时间。目前,“三面”中的动态地面已基本竣工,“三区”里的挑战区也已完成AI设备的装配并投入使用。后续,学校还将稳步推进“多维体能擂台”“动态脑力竞技场” 等极富创意的运动游戏场景建设。最终真正实现“让学生们不仅有的玩还能玩得好”的美好愿景。

学校教科室主任朱杭锋老师作为此项目的负责人,他表达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美好期待。他希望学生能暂别书桌奔向操场,让活力四射的身影跃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学校倾心打造的运动空间中,尽情挥洒活力,起到呵护心灵,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体育学科价值实现从“育体”到“育心”的跨越。

朱杭锋老师为记者演示AI运动空间的设备调用

朱杭锋老师还就三区三面“15分钟运动空间”的打造进行了补充,他说道:“其实学校在运动空间打造方面,还有运动+的文化概念。”他以动态地面建设为例继续解释道,动态地面共设计了3个不同主题10种地贴类游戏场景,像水果版“萝卜蹲”、以“二十四节气”名称命名的跳格子、以消防知识为主题的地贴跳跃区。让学生们在实现动起来的同时也能学起来,是一个融合整合的概念,不单单是运动,还有更深层的用意。

在朱杭锋老师的构想中,未来还计划打造校园版“游步路线”。这条路线将以校门口为起点,沿着校园围墙伸展,继而延伸至操场,最后抵达教室走廊。届时,学生们可以一路玩着地贴游戏,蹦蹦跳跳地迈进学校,真正实现让学生们“跳着进学校”的健康欢乐场景。

在记者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看到了同学们的体育课因为校园运动设施的丰富而趣味加码,也看到了在加长版课间里同学们尽情玩耍、释放活力的运动场景。宁围小学在“课间15分钟运动空间”打造中,不仅实现课间延长政策的真实落地,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延长版课间带来的运动快乐。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赵丹 实习生 姚钇柯 摄影记者 方建飞   编辑:沈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