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 > 热点热议
“15分钟课间”引发的校园蝶变 杭州中小学如何用“时空魔法”重构教育价值?
发布时间:2025-02-27 15:19:00

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杭州市许多学生就发现作息课表有了新变化: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一看似微小的调整,背后却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支持,包括课程表的重新编排、场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可能会面临哪些具体困难?与此同时,许多家长也表达了关切:如何确保这一政策真正惠及学生,让他们从中受益?开学一周后,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实地了解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

课间多出的5分钟从哪里来?

在推行“课间15分钟”的改革中,多出的5分钟并非凭空增加,而是通过科学调整作息安排,从原有时间中“盘活”而来。

配图1

幸福河小学的学生正在进行课间跑操

部分学校将原本较长的午休或大课间活动拆分为更小的时段,匀出时间补充到小课间。例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针对1-2年级学生,将大课间活动时间从50分钟调整为40分钟,从中拆分出10分钟,平均分配到两个课间,使每个课间延长5分钟。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则从原有的午休时间中“抽出”10分钟,用于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这种灵活的时间调整方式,既保证了学生的活动需求,又为课间休息提供了更多空间。

还有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与午餐时间,对作息时间进行精细化重构。拱墅区通过延后午餐时间10分钟、将大课间活动分散为午间和放学前各一次,既保证了总课时不变,又为课间腾出时间。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用“三级活动体系”:上午大课间以跑操、跳绳等统一指令性活动为主,侧重体能训练;下午大课间开放排球、足球等自主项目,释放个性活力;午间特别增设12:15-12:30的“益智时间”,通过棋类运动实现动静平衡。这种分层次、差异化的设计既规避了高强度运动对课堂教学和正常休息的影响,又确保学生获得多维度的身心调节。

配图2

四季青中学的学生利用午间15分钟来了局“对弈”

课间“扩容”,学生变身“游戏设计师”

“课间玩什么、怎么玩、安全守则如何制定,这些都由孩子们自己决定。”钱塘区幸福河小学校长周虹向记者介绍,“在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中,“幸福小主人”培养计划贯穿始终。”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启动了“我的课间我做主”设计征集活动,通过“小组提案-班级评选-学校评审”三级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间活动的设计师。

配图3

幸福河小学的学生正在进行课间跑操

在这项民主征集中,各班级涌现出翻花绳、加字成句、谁是卧底等创意方案,孩子们或用彩笔绘制设计图,或用文字描述规则。四年级学生设计的"诗词跳房子"游戏将传统文化融入运动,三年级学生则更青睐"抢椅子"这类经典多人互动游戏。这些想法未来都将被纳入校园改造计划,学校将专门规划游戏场地,游戏区还将标注原创设计者姓名,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设计的热情。

配图4

老师正在展示学生的创意方案

青蓝小学打造“15+1+X”课间体系,以时空重构打破传统教育边界:15分钟小课间化身学生自主规划的“创意孵化器”,孩子们像时间魔法师般统筹喝水、活动与课前准备;1小时大课间升级为学校系统组织的“能量补给站”;而“X”则代表学生自主设计的多元课间活动,充满无限可能。学校还在“我的课间我做主”中通过征集淬炼出五大主题矩阵,包括休闲体育类、探索发现类、素养提升类、学科实践类、互动挑战类,满足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学生需求。

配图5

四季青中学则精准把握了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的运动特点:偏好从单纯跑跳转向技巧性、益智性活动,且由于初中生文化课程需要更高的专力,过于激烈的课间运动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投入程度,因此学校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益智类和低强度的运动。学校在开学首日发起的“创意征集令”中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创意提案,其中既包含滚铁环、跳皮筋等传统游戏,也不乏魔方竞技、数独挑战等新型益智活动。

“我们专门组建师生评审组,从安全性、适切性等维度筛选出20种候选方案,再返给学生进行二次票选。”四季青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倪建宏向记者透露,最终确定的项目将配套场地划分和设施改造方案,预计本月底全面落地。

配图6

课间“加时”,安全也要“加码”

配图7

延长课间时长也会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挑战,不少学校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幸福河小学采用了“大朋友+小朋友”的组合模式,每个年级组采用教师轮值制度,值勤教师在走廊、操场等区域巡查,各班班干部组成的“红领巾安全督导队”也活跃在各个活动区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同伴。学校德育主任王亦蕾笑着说:“我们需要将安全管理融入自然状态——老师可以端着水杯一边散步一边关注学生动态,这样的监管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能保证学生时刻处在安全网之下。”

青蓝小学形成了“人工+智能”双重保障。课间,除了值周老师等会在各处巡视外,当走廊顶部的AI设备监测到奔跑行为时,智慧广播还会播放定制提示音,同时定期生成对学生课间行为的反馈报告。遍布校园的室内外活动空间,正通过预约系统上演着空间魔法:晨间还是静默的屋顶科学园,午间就成了“水火箭发射基地”;方才空荡的风雨操场,转眼已化作班级跳绳PK的竞技场。此外,孩子们还可以从学校领取风火轮、快乐发射器、跳跳机、陆地长龙等活动道具。

配图8

在硬件设计方面,“安全”始终是首位。在开学首周试运行基础上,幸福河小学正紧锣密鼓推进硬件改造工程。王亦蕾向记者展示了由学生设计的“抢椅子”游戏方案,并分享了设计过程中的安全考量。起初,学校计划放置实木桌椅,但考虑到学生在游戏中可能发生磕碰,最终改用柔软的皮质椅子。更巧妙的是,一位教师提出用“地面上画圈”替代传统椅子,不仅避免了安全隐患,还保留了游戏的趣味性。“我们的目标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王亦蕾强调道。

“15分钟”背后:教育理念的悄然蝶变

“课间改革本质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四季青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倪建宏认为学校要扭转“课间=学习补漏”的惯性思维,教师要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适当活动,为下节课“充电”。钱塘区幸福河小学校长周虹认为:“延长课间不是简单的时间叠加,而是构建完整的育人时空。当孩子们在自主设计的游戏中学会规则意识,在安全督导中培养责任担当,这才是课间改革的深层价值。”

在教育这把尺子上,15分钟不再只是时间刻度。随着各个学校深化推进“课间15分钟”落地,他们也在用实践诠释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角落都充满成长的可能。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张韵佳 宋明悦 陈一诺 摄影记者:闫雨婷   编辑:徐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