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健康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通畅便捷的城市交通。如何在公共交通系统周边,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活动场所,使人们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实现更高、更稳定的物业价值,提高保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能力,是在方便城市人群出行之外,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话题。 对怎样更好地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周边进行开发,发达国家已经具有比较多的经验,国内的科研单位和专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今更多的城市也已经开始了对这方面的实践探索。 公共交通升级有利人居 在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如何让市民更加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开始降低公交票价,据测算每年此项财政补贴近百亿元。降低公交票价的结果,促使了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部分人放弃了开私家车上下班的习惯,改为乘坐地铁。在北京降低公交票价之后,绍兴等城市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最近,北京市又提出了“无缝对接”的共同交通发展方案,从位置和时间两方面实现地铁与地面公交车的对接,使换乘距离越来越近、换乘时间越来越短。这些无疑都对城市人居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公共交通建设更重综合开发 当城市人群越来越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之后,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道路交通系统周边的土地,成为城市建设者们深入讨论的话题。发展公共交通不再被单纯看作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手段,更对提升区域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务院转发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综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对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通过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城市交通规划要与城市总体布局和人口产业分布相协调,确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有关技术和经济政策;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配置,以及与对外交通的衔接,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 广州市提出了在轨道交通周边集约发展的设想: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建立以南北向轨道交通线为核心、市郊铁路为辅助的便捷、高效的都会区轨道交通网络。政府通过预先控制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以良好地基础设施带动沿线土地利用开发,并结合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建立“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SOD”(客流追随型发展模式)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社区。 同时,如何更好地把商业开发与交通建设融资相结合等话题的讨论,也正在不断启发着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思路。随着规划、建设、运营、周边土地利用等各项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将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