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今年“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1-11-04 11:01:58

首场聚焦“城市品质如何更精致”

杭州日报讯 昨日,2021年“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场问政活动聚焦“城市品质如何更精致”,围绕“提升城市国际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交通治理科学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优化城市健身设施供给”三个方面的问题,面对面进行问政。

如何规范统一城市标志设置?

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导则明确标准

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个性特质的反映,体现在生产、生态、人文、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比如,遍布城市各处的标示牌,不仅体现着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也体现着国际化的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交通标志等各类标示牌。市民王先生就留意到,位于杭州奥体博览城南侧的扬帆路,因为分属两个不同的区域,路名牌及交叉口确认交通标志的设置有着明显差异。

类似的交通标志、路牌不规范、不统一问题,在杭州并不是个例。此外,部分指示牌还存在着翻译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在中山公园门口和平湖秋月对面的道路导向指示牌上,“白堤”的英文翻译都是“Bai Causeway”,但在孤山路上,路名牌把“白堤”翻译成了“Baidi Causeway”。

如何把各类标识牌的设置规范、统一起来?“我们依据国标、行标和地标,寻求了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形成了一个杭州市国际化标准导则。”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杭州市制定发布的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导则,针对翻译语言、色彩搭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今后标志牌的设置及整改提供了标准。明年5月底之前,杭州将对所有的城市化管理区域进行整改提升。

城市交通治理如何更科学?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优化提升

2016年,杭州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治理的探索。在大数据助力下,杭州城市大脑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市民发现,在城市交通治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够科学、智慧、人性化的地方。

在余杭区地铁16号线禹航路站,今年9月初,南北两侧的路口多了两排隔离柱,只能供一人通过。靠轮椅出行的杨先生非常苦恼,“要乘坐地铁,只能逆行走非机动车道,才能通往直梯。”

“我们在采取措施管理地铁站口的过程中,忽略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余杭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诚恳致歉并表示,将从宏观层面加强规划,并根据一点一策,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长效管理。

富阳区金秋大道与文居街交叉口,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护栏一直延伸到拐角,影响了非机动车左转。“这两年这个路口发生的事故比较多,通过设置隔离护栏的方式规范通行秩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富阳区政府分管领导表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进行改进,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度。

除了隔离设施、车道设置问题,还有市民反映了交通信号灯设置方面的问题。比如,有市民开车行驶在地处滨江与萧山区的机场城市大道,一路上遇到的都是红灯,大大影响了出行体验感。

“目前,杭州市公安交警局在67条道路实施了绿波协调控制,据测算通行效率提升了7%左右。”市公安交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场城市大道目前是属于货运通道,会后将进行全路线踏勘,争取尽快优化这条路的信号灯设置。

如何优化城市健身设施供给?

“十四五”建设体育场地1266万平方米

今年8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处在“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重要窗口期的杭州,如何更好优化城市健身设施供给,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2020年杭州市年净增体育场地370万平方米,全市体育场地个数突破3万,年增幅达17%,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13平方米。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2020年杭州全市人口增幅为15%,抵消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幅,所以人均场地面积的增量仅0.03%。

针对人均体育场地不足和一场两馆配制不均衡的问题,杭州市体育局制定了《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今年年底,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33万平方米,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明年还将再建设343万平方米,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十四五”期间体育场地新增1266万平方米,至“十四五”末,力争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目前,按照体育现代化区县的创建标准来看,符合标准的主城区只有6个,面对场地不足的问题,余杭、钱塘、富阳等区县都加快了建设步伐。比如,余杭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主体场馆——国际体育中心,规划占地395亩,目前正进行招标,预计明年开工。同时,正在积极落实过渡场馆,到2025年实现体育场馆镇街全覆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燕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