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一年一度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已经举办了两场。今年四场问政主题包括城市品质如何更精致、为民服务如何更精心、人居环境如何更精美、城市治理如何更精准,盘点这些主题,“精准”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
连续13年举办“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始终坚持“公众参与,公众监督;人民评判,人民满意”宗旨,成为党政机关与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让职能部门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更精准地对接群众的所急所盼,为城市发展凝聚更多力量和共识。比如公述民评第二场,现场问政短片显示,近期推出的学后托管服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与家长的期盼存有差距;晚托政策落地后,相关的保障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给师生、家长带来不便。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仍存在服务“瓶颈”难打通、分级诊疗存壁垒、医疗资源有缺位等现象。这些都是百姓关心的鲜活具体的问题,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城市治理的教科书。
群众的关心点,是工作的切入点。力戒形式主义,首先要号准脉、开对方,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补齐这些短板弱项,从群众诉求出发,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才能更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细微之处最见功夫。同一个药方不能治好所有的病痛,同一个举措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精准就是一种态度,彰显了民生无小事的理念,也映照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政策的原则方法。
事实上,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是一种好作风。面对上述问题,在问政现场相关责任单位也予以回应。围绕短片中学后托管的课程设置、资源配套、教师工作量等问题,从需求侧、供给侧出发,加强精准对接,适当引进校外资源充实学校学后托管的力量,并对学后托管情况进行监测评估;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教师关心关爱行动,进一步减轻在岗教师的工作负担。借助数字化改革,着力打破现有的数据壁垒,有效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中存在的“瓶颈”,保障市民方便就医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联系实际,在“精准”上下功夫,才能针对相应问题疏通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既是重要方法论之一,更是一种务实的工作态度。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才能绘出共同富裕的锦绣画卷。
说到底,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调适、完善,都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实施前充分预案、实施时循序渐进、实施后评估反馈,培养审慎“过程意识”,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认认真真做好“精准”文章,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我们的公共政策必定能赢得更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