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全国多个城市禁止手机声音外放 公众场合需要每个人都遵守秩序
发布时间:2021-05-26 15:13:41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地铁、高铁、飞机等公共场所,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是自己的行为,还会影响到别人。比如说话声音的大小,用手机看视频的声音等。

公众场合需要每个人都遵守秩序,不仅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他人,否则,人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可能会造成一片混乱。比如手机外放声音,很多人都挺反感。从2021年12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乘客不得将手机声音外放。网友们纷纷表示赞许——上海开始动真格的了!

而在昆明、贵阳、兰州等其他城市,也已经推出相同禁令。那么,守则实施首日,效果如何?市民对此有何看法?记者12月1日上午在上海地铁内看到,不少车厢已贴出“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标识,不少市民对这一举措的实施表示支持。

市民邵小姐表示:“有这样的禁令之后,一些年轻的家长可能会用禁令管教自己的孩子,一些年长的人也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以后不会再去做。”上海市地铁运营管理中心客运市场部副经理陈悦勤表示,对于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听到很多正面的反馈声音,市民对具体实施都很期待。陈悦勤说:“目前乘客同意的声音蛮高的,比如乘坐地铁的时候,不希望因为声音外放被打扰。”

在昆明地铁二号线早高峰时段记者看到,车厢环境比较安静,大多乘客都佩戴耳机,没有电子产品外放声音的情况。2019年底,《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颁布实施,特别增加了“列车内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的规定”。规定实施一年多,效果非常明显。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行政执法检查大队工作人员王忠表示:“现在,声音外放的情况基本上很少了,大部分乘客都会戴耳机,或者不播放外音。新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广大市民比较支持和理解。”兰州地铁开通于2019年6月23日,当年7月,兰州就发布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在地铁车厢内不得外放音乐等内容。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客运部副部长腾文光说:“开通初期就提出了要建安全地铁、建绿色地铁、建人文地铁和建智能地铁的理念,用全国一些先进的理念来开展管理,提出了乘客守则,积极的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和文明乘车。”

不过,腾文光也坦言,守则发布以来,虽然大部分乘客会比较合作,但也会遇见阻力。“宣传也好,在现场的执行把控也好,实际上反复现象还是会时常出现的。某些乘客习惯性的行为可能又会有同样的一些动作,对现场的管理上会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样的担忧也出现在12月1日刚刚实施新规的上海,有市民提出,即便有了明文规范,在实际执行中,到底如何及时处理是个问题。市民邱女士说:“是不是每一趟列车里面都配有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市民,当我看到这样问题的时候,跟站务人员去举报,是否会马上得到解决,需要多久解决?”

2018年6月1日,贵阳市实施《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对于这类问题,在贵阳市已经明确了一系列的处理办法。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负责人王培良说:“我们现在在每一趟列车里,配备列车安全员,如果有乘客用免提、外放功能拨打电话,或者是外放功能播视频、音乐,列车安全员会及时过去提醒并且制止。如果劝阻不听,我们每个站都有警务室,可以把乘客请到警务室,或者是把警务人员请到车上来。”不过,王培良表示,他们尚未开始采用罚款的方式,劝阻仍是主要手段。

王培良说:“《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自市人大常委会宣布生效的那一天,运营单位就拥有执法权力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员工有这样的执法资格,多半还是以劝阻为主。”陈悦勤也表示,目前违规处罚并无明确的裁量基准,作为地铁的运营方,“管理”上的“难点”也显而易见,需要进一步的法规支持。“在执行的过程中,目前只能是呼吁乘客、引导乘客,在执行上更多的是提示。需要在立法上有一个支撑,然后在相应的处罚上,有明确的裁量的基准,我们作为运营单位才能够实施。”

来源:央广网   作者:   编辑:陈培
被迫刷抖音、被迫打游戏、被迫听语音……你是否在地铁、公交、医院、餐饮场所、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里有过这样的糟糕体验?对于公共场所手机声音外放的现象,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