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位次的确定,考生、家长不需要再太多纠结于高考是超常发挥、正常水平还是发挥失常,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改变的“定数”。
高考志愿填的好,有可能“弯道超车”;填的不好,也有可能“阴沟里翻船”。为此,有人将志愿填报称之为“第二次高考”,也有人说“七分考三分报”,这些都表明了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要从全国这么多高校、这么多专业中要挑选出80个专业志愿,往往会感觉到十分棘手、无从下手,接下来就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录其所愿,我想和中学生及家长做以下几个方面的交流,希望能有所帮助。
第一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准确把握政策。
高校章程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在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及家长需要充分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章程,章程中包含了重要的招生信息,如学校性质是公办的、民办的还是独立院校;学校层次是一流大学、省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就读地点是在本部、分部、还是两个地方都要就读;学费是否高收费专业,是否能承受;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怎么设置的,单科成绩是否有要求、对身体状况是否有限制,这些关键信息必须了解清楚,以免进档以后因不符合高校章程规定的要求而被退档,退档意味着本轮投档已经结束,所有的平行志愿均已经失效了,要等下一个批次再重新填报志愿,这是十分可惜的。
此外,还要了解校内人才培养政策是否能满足你的需求或期望,如学校有没有转专业政策、出国交流学习机会多不多,有什么样的奖学金政策等。如浙江财经大学校内专业选择方面赋予学生比较充分的专业选择权,入校后实行专业“准入”“准出”制度,学生进校一段时间以后,在了解自身条件和学校政策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可以进行跨类准入、类内专业分流等,只要符合某个专业的准出条件,还可以申请从该专业准出,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二要结合个人生涯规划,理性选择专业。
在信息公开的今天,用位次号几秒内就能搜索出匹配的学校专业志愿,在技术层面是很容易实现的,这也是很多志愿填报软件或专家给考生推荐专业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回过头来会发现,在成百上千的符合位次的学校专业,其实没有规律可言,我们经常感慨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况他人或是软件呢!
那么,想要填好高考志愿,考生必须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性格特长有哪些?家庭支持环境有哪些?以后想在什么城市发展?职业发展规划又是什么?大学专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倾向确定了,向往的城市确定了,高考志愿选择学校、专业范围也就缩小了,志愿填报也就简单多了。
我们说大学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当前所谓“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所谓“冷门”也不一定不能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如你想成为财税干部、会计师、金融家、企业家等,那么浙江财经大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学校办学特色明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浙江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会计师的摇篮、金融家的沃土、企业家的殿堂。
第三要熟悉高考录取规则,科学填报志愿。
要填好高考志愿,熟悉掌握高考录取规则很重要。
主要需要了解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志愿填报”。考生均须根据高考录取工作安排,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上的志愿填报系统上填报高考志愿,所填报志愿需符合各院校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其二“志愿设置”。志愿设置分传统志愿、平行志愿。有政审面试等要求的军事、公安,以及定向招生、省内地方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艺术提前及第一批是传统志愿。平行志愿有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第二批等,普通类考生每段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艺术类第二批、体育类和单独考试招生,每段均可填报不超过30个平行志愿。
其三“投档规则”。传统志愿是学校志愿优先的,如省内“三位一体”志愿,考生有入围多所高校,结合入围成绩,一定要把最希望就读的高校放在院校志愿第一位,高校录取的规则是以考生院校志愿顺序为依据,优先录取的是第一志愿填报了该校的学生。专业平行志愿则是按“分数优先”投档规则,根据考生总分位次高低、遵循考生志愿顺序检索投档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高校专业,对高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
熟悉主要规则以后,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高考位次、城市喜好、职业发展的规划,给自己确定填报的位次区间范围以及大学、专业的范围。志愿填报要形成“冲”“稳”“保”三个层次,以普通类80个平行志愿为例,80个专业志愿中,前20—30个专业志愿可以冲一冲(专业喜欢,往年高于考生位次),中间30—40个左右的专业志愿要稳一稳(专业喜欢,接近考生位次),后10—30个专业志愿要保一保(专业能接受,低于考生位次),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承受程度的不同作相应的调整。建议考生充分利用80个平行志愿规则,尽可能科学填满80个志愿,不要轻易的浪费每个志愿给自己带来的机会,尽最大可能在此段被录取。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考生填其所愿,进入自己理想大学和专业,成就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