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 > 民生恳谈
破“小马拉大车”之困 奋力打造为村社减负的“杭州样板”

发布时间:2024-12-27 13:05:51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丈量着以民为本的“民意零距离”,同时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堡垒”。然而,文山会海、报表报告、指标考核……让一个个本该扎根基层的“泥腿干部”被形式主义困住了手脚,一度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给基层“松绑瘦身”,让干部“轻装上阵”,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杭州真落实。自4月23日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部署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以来,全市以“啃硬骨头”、一抓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下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场自上而下、覆盖全域的村社减负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整治“方寸间”的形式主义

全市上万块“牌子”走下墙头

整治“滥挂牌”是基层减负赋能的“靶向”治理方法之一。

这几年,富阳区富春街道百合社区争先创优,先后完成了30多项创建工作,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大小小的牌子上墙。

此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牌子形形色色,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我们原来有功能性标牌48块,各类规章制度191块,不少居民来社区反映,墙上看着眼花缭乱。”百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伟萍表示,在全市“滥挂牌”的整体整治态势下,社区按照相关要求,功能性标牌和各类上墙的规章制度大幅摘除,“现在社工再也不用忙于应付每块牌子背后的指标考核、材料报送、工作留痕等一系列要求了,大家都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走访居民群众和提高办事效率上。”

方寸之间的量变,达到的却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质变,最终破解的是形式主义的“大问题”。

今年4月,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规范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室内外挂牌和上墙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对外悬挂的标牌标识1万余块,清理内部功能性指示牌5万余块,清理上墙制度8万余件,基层普遍反映办公服务场所“更敞亮、更亲民”。

网格“瘦体”,效能“强身”

让基层工作更专注、高效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但网格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过去,网格员常常为了完成繁重的考核指标而忙于奔走,疲惫不堪。

在上城区凯旋街道金秋花园工作了近4年的网格员李雅琴深有感触:“以前要求上报一级事件量,还要完成上级给的各种转发、打卡、推广任务,一天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在应付这些,走访居民的时间少之又少。现在好了,那些让人‘头疼’的指标性数量考核都成为了过去时。”

针对网格事项繁冗、部分网格事项超出网格员能力范畴等问题,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从厘清网格工作事项清单着手,大刀阔斧地出台了《杭州市网格事项正面清单》和《杭州市网格事项负面清单》,避免网格工作“箩筐化”。

李雅琴说,清单保留了与网格员能力和职责相匹配的必要事项,明确了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一目了然。“现在我们网格员都有了热情和干劲,去主动发现高价值事件。”

在基层减负推进中,杭州清理优化网格工作事项,将网格事项大幅“瘦身”至19项。同时,把本应由职能部门承担、以提供服务为名转嫁给基层、专业性或技术性过强的57项事项挡在了“防火墙”外。此外全面取消对网格员上报事件的数量要求,以5月份为例,全市一级事件26491件,同比2023年5月97541件下降72.84%,大大减轻了网格员负担,同时网格上报事件质量和处置质效不断提升。

两条“线”,百个点

“1+10”筑牢为村社减负“防火墙”

“小马拉大车”现象加重了基层负担,影响了治理效能。如何治“超载”解“重负”,助力“小马”轻装上阵跑出“加速度”?

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以《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方案》为纲领,以村社履职事项、基层事项准入管理规范等为配套的“1+10”文件,一方面做到“为车减负”,让村(社区)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实现“为马赋能”,推动资源下沉,做到给责任、也给权力,给工作、也给工具,给担子,也给温暖。

为了推动村社减负见行见效,杭州系统构筑“事前准入、事中监测、事后处置”三道关口。线上,“减负在线”系统和全市“减负专线”实时保障基层“敢发声、常发声”;线下,100个基层观测点全面动态地掌握减负落地情况,“原汁原味”收集基层真实呼声。据统计,到11月30日,减负专线接听电话355个,梳理问题线索103条。

工作“有帮手”走访“花心思”

基层减负“出圈”“出彩”

基层减负之风吹遍广袤的之江大地,杭州各地纷纷在直面问题中找准“负”的根源,在综合施策中激活“赋”的动力,一个个“出圈”的生动实践“破茧而出”。

西湖区翠苑街道推出全国首个“AI+社工”应用场景,将原本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内容,通过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有序高效地整合,彻底“解放”了社工的双手。

在基层观测点上城区小营巷社区,社工每天用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在送温暖的过程中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忧,小小馒头已经成为了社工们了解群众需求的“敲门砖”。

为村社深入减负赋能,让干部回归干事本位。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减负”和“赋能”两大环节,督促落实好村社减负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村社减负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相互并进,让实实在在的减负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广大村社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力打造为村社减负的“杭州样板”。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徐可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