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新青年 为党湾“上新” |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4月09日 10:32:49 星期三 |
春耕正酣。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智慧农机纵横驰骋,萧山区党湾镇的广袤沃野上一幅幅科技春耕图背后,是一批“围垦新青年”投身农村的创新实践。 “青年”和“围垦”始终是党湾发展的关键脉络。昔日,老一辈围垦青年凭肩挑背扛,以无畏勇气与坚韧毅力,将荒滩变为沃野;如今,“围垦新青年”用新思维、新表达、新身份在希望的田野“播种”梦想,挑起让乡村焕新的大梁。 在萧山区委赓续“围垦精神”、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当下,“围垦新青年”无疑是党湾最青春的“注脚”。 A 新思维 党湾镇曙光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绽放的油菜花田弥漫着醉人的芬芳。诸沙沙站在田边,用指尖轻触油菜花梗。“现在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做好防治工作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作为杭州巨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位90后新农人谈起技术细节俨然是“老把式”模样。 2016 年,诸沙沙毅然辞去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跟随父亲踏上回乡种粮之路。这一选择,七分源于对操劳父亲的心疼,三分则是出于对农村土地那份难以割舍的眷恋。对诸沙沙而言,跳回“农门”不仅是人生赛道的切换,更是一场农业思维的革命。她将现代化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引入到合作社,在试验田里培育出亩产900公斤的“春优927”水稻,一举夺得萧山区种粮状元;又试种“浙禾香2号”优质稻米,被评为萧山区“好稻米”。 和诸沙沙一样,接过父辈接力棒的王军伟,在传承老一辈经验优势的同时,也积极拥抱现代化农业浪潮。他主导的农机合作社,如今已建成功能完备的育秧基地和烘干车间,更将无人驾驶插秧机、拖拉机、植保机等一系列智能化“新宠”引入农业生产一线,彻底改写了传统农业劳作模式。“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用科技解放双手。”王军伟说。 这些“围垦新青年”的创新实践,既有乡土情怀使然,更有当地产业基础打底。位于萧山东部的党湾是传统农业大镇,拥有2.6万亩耕地,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市区两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规模种养经营主体50户。肥沃的土地与完善的产业生态,让这里成为“围垦新青年”的“试验田”。数据显示,在党湾镇返乡创业的青年中,涉及农业产业的占了大多数。规模以上的种养殖大户一半以上也是80后的新农人。 值得一提的是,“围垦新青年”当中,除了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的“90后”乃至“00后”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产学研深度融合下的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在“浙商大·宝盛数智餐厨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和宝盛集团联合派驻的研发小组,正在就净菜的标准化生产、保鲜技术、监管体系等做深层次的专业探索,目前团队正在研发如萝卜干酱、米疙瘩等一批萧山新特产,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显然,“围垦新青年”的“新”,早已超越技术工具的迭代,他们瞄准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遇,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B 新表达 “老底子”的萧山萝卜干和醇香咖啡搭配,会产生怎样的奇妙风味?90后新农人、浙江老字号“王泰和”第五代传承人傅凯莉,用一杯“萝卜干咖啡”打破了人们对萧山萝卜干的刻板印象,把农产品创意“玩”出了新高度。 在日前召开的萧山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区域范例部署会上,傅凯莉作为唯一的新农人发言代表,谈到了萧山萝卜干的“出圈”。 曾几何时,萧山萝卜干也像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困境——市场空间打不开,产业发展跟不上。傅凯莉把传统的萧山萝卜干从餐桌佐食延伸至“青春赛道”,将风脱水萝卜干的古法工艺融入巧克力、鲜肉月饼等现代食品,让老味道以新姿态征服年轻消费者。同时,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王泰和”的电商销售额去年同比增长200%,风脱水萝卜干产值更是飙升100倍以上。 傅凯莉介绍,“王泰和”还将打造萧山萝卜干非遗体验展示馆,计划推出“认养一坛萝卜干”等农旅融合项目,跨界研发萝卜干巧克力、茶点等创新产品,让这份“萧山味道”香飘更远。 这场始于味蕾的变革,更是乡村叙事的青春表达。在党湾,“围垦新青年”不只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可以是乡村故事的讲述者、乡村形象的代言人。95后“虾塘主理人”吴雨梦在党湾镇的稻虾基地里,一边用无人机巡塘、智能监测系统优化养殖,一边通过直播镜头带网友“云养虾”,让人们跟随镜头了解农产品的故事和价值;90后曙光村村干部马松青通过视频镜头,展示曙光村的知青故事、历史人物、村民田间劳作等生活场景,连带着让曙光村也吃上“流量饭”。 “围垦新青年”在镜头前的出圈出彩,也让党湾的“能见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党湾镇顺势启动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立足市场需求和杭州近郊的区域定位,借势发展“周末经济”、营造城乡“两栖生活”,与“围垦新青年”们共同探索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党湾镇正整合庆丰村与红界村内超2000亩的稻田资源,计划打造以“稻虾湾”为主题的江南小龙虾文化美食第一地,实现从卖粮食、卖产品到卖风景、卖体验的改变。未来,这里将集垂钓、赏油菜花、餐饮、酒店等于一体,通过“农商旅文体”融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 C 兴未来 每年春耕前后,党湾镇农办主任张国卫也和农户一样忙碌。今年,党湾不少种粮大户考虑扩大种植规模,张国卫一边帮助解决渠道疏通、机耕道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边向种植大户们宣传惠农政策,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这位年轻的85后基层干部,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老农式”肤色。衣着朴素的他终日穿梭于田野间,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农户们提供全周期服务,既似农夫又非农夫。 当“围垦新青年”们用新思路让当地的农业更有奔头,党湾镇亦在不断转换新思路,通过政策力挺和全周期服务,实现青年与乡村可持续的“双向奔赴”。 今年3月,党湾镇正式出台《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这也是党湾首个镇级层面的惠农政策,涵盖粮食稳产、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八大领域,通过“真金白银”补贴和精准服务,为“围垦新青年”提供发展沃土。比如,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农旅融合项目,镇级配套补助可达10万元;农机装备投资享受区补10%的追加支持;电商销售额超1500万元的本地平台可获5万元奖励。 “政策不仅给资金,更给发展底气。”此次惠农政策单列“鼓励科创带动农创”,让宝盛控股集团总裁沈斌峰有信心继续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联农合作广度、强化科技赋能力度。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为党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总投资达2亿元的杭州伟鼎农产品冷链保供项目,于今年一季度在党湾镇曙光村正式开工建设,使党湾西农产品加工集群布局更显有力。 在持续加大吸引青年、留住青年上,党湾一直诚意满满。譬如在“网红社区”卫东桥未来社区,城市书房每月举办多场公益活动,为青年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乐趣成长中心引入上海优质师资,为年轻父母提供育儿托育服务;百姓健身房、各类社团丰富了青年的业余生活。今年,党湾还将倾力打造的沙地文化振兴示范带,配套建设150套青年公寓、1000平方米青年创业空间,以优质的居住空间和社交空间服务青年,助力青年开启创业梦想。 乡村振兴浪潮中,青年力量不可或缺。当越来越多的“诸沙沙”“傅凯莉”们在田野间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当“张国卫”们的政策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围垦新青年”们带来多元化青春力量正汇聚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他们既走“心”,也用“新”,最终带动乡村未来之“兴”。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孙春芳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