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媒体联动
 
“小哥码”2.0版本“浙里小哥码”全省上线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7月08日 10:04:43 星期二

外卖骑手送餐路上“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乘电梯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浙江省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浙江省个体劳动协会网约配送员工委成立仪式在杭州举行,同时在全省上线“浙里小哥码”,创新推出“一码畅行、一码直达、一码共享”三大功能,助力畅通外卖骑手送餐之路,为这个全国普遍的社会痛点,提供“浙江解法”。

从“小哥码”到“浙里小哥码”

浙江是平台经济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网约配送员累计在册数已突破100万人。为提高配送效率,骑手们争分夺秒,却常因小区门禁、停车限制、楼栋难寻等问题耽误配送。如何畅通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浙江一直在探索。

早在2023年,杭州市富阳区在全国首次推出“小哥码”,该码兼具“身份证、规范证、保障证”三大功能,还包含三方管理平台、福利直送、政策直达、基层治理等功能,为有效解决外卖员送餐难,打开了解题思路。

2024年7月,杭州市正式推出骑手服务应用平台“小哥码”,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网约配送员,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场所码并出示电子通行证,可以顺利进入小区送单。

截至目前,杭州“小哥码”应用场景已覆盖7大平台、1320个小区,实现对全市重点物业管理小区的全覆盖。

在杭州“小哥码”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的技术迭代、功能优化,浙江于今天正式上线“浙里小哥码”,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一码统管”,推动构建全省一体化的骑手服务管理新模式。

网约配送员只需在支付宝搜索“浙里小哥码”,完成实名认证个人基本信息后,就可以领取专属自己的“浙里小哥码”,并获得个人积分,可用于福利兑换。进入小区配送时,“扫一扫”“碰一下”便可自动登记、验证,通行全过程最快仅需3秒钟,同时“浙里小哥码”进一步打通平台侧和物业端的数据壁垒,加速构建“扫码即过、记录留痕、安全无忧”的畅行机制。

骑手的“知心码” 社会的“安心码”

“以前进小区都要纸质登记,非常耗时,而且有的小区不让电动车进入,需要步行,个别小区范围大,天气又热,一走一身汗。”在浙江跑了多年的骑手黄师傅说,“现在有了‘浙里小哥码’,‘扫一扫’‘碰一下’就能直接进小区,配送效率杠杠的,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最主要的是感到有人在关心我们,真心实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让更多在外拼搏的网约配送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此次发布的“浙里小哥码”集成多元“暖心场景”,全面接入暖心驿站、友好商圈、换电站等位置地标,为网约配送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等配送急需的导航指引,还拓展了骑手公寓、骑士学院、爱新餐厅等服务项目,为骑手解决“住房难、学习难、吃饭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在为骑手提供方便的同时,“浙里小哥码”也对骑手进入小区后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给居民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通行证实行实名认证、一人一码,出现问题可线上追溯。

小区物业可在“浙里小哥码”中设置电子围栏,没有该小区订单的骑手无法随意进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区安全管理。此外,“浙里小哥码”还上线了“随手拍”功能,鼓励网约配送员对商家环境卫生、操作规范等进行即时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网约配送群体:城市奔跑的“主人翁”

浙江目前共有100多万的网约配送员。数量庞大的网约配送员作为城市“奔跑者”,每日穿梭在城市街头,踏遍大街小巷,他们在为这个城市服务的同时,也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此,浙江省成立省网约配送行业党委、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网约配送员工委,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党委”和“工委”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对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关怀服务,更好的促进浙江省网约配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成立仪式上,省网约配送行业党委、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网约配送员工委为来自11地市的网约配送群体颁发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聘书,邀请他们成为守护市民“舌尖安全”的移动前哨。

“从让我们配送更加方便,到切实关心我们,为我们解决难题,现在把我们纳入党群组织,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对我们的关怀。”骑手鲁祺说,“我也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用心服务,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美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骑手群体不仅是美好生活的传递者,更是城市文明新风的践行者,我们将持续完善骑手权益保障体系,推动浙江省网约配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市闻 记者 汪晓筠 编辑:程慧雨
台风即将影响杭州 列车停运!浙江启动Ⅲ级响应 客流明显减少 大关小区这三个农贸市场怎么了?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2020年度杭州“民意好声音”奖发布 杭州网喜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动态
·2020年度杭州“民意好声音”奖发布 杭州网喜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4]1106-049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