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户!最后一批次居民“回家” 望江新城征迁改造即将收官 |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8月14日 08:41:53 星期四 |
8月13日清晨,杭州莫邪塘沁轩小区门前的红地毯早已铺开,等待步入新小区的回迁居民。83岁的赵大伯接过新居钥匙 —— 8月13日—8月15日,他和另外 810 户居民将集中收房,成为望江街道最后一批回迁居民中的先行者。 今年,望江辖区最后1718户居民的回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首批811户居民领取新居钥匙。这标志着杭州主城区最大旧城改造区域的十年蝶变,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居民心声:从 “暂别”到 “归来”的十年情 这次回迁的是莫邪塘沁轩、秋澜悦庭、秋望悦居三个高品质住宅小区。 在莫邪塘沁轩,83 岁的赵大伯在安居管家的陪同下走进电梯,看着数字从 1 慢慢跳到 16,眼眶不禁泛红:“以前住的老楼没电梯,爬三层都喘,现在电梯直达到家,真是想都不敢想。” 赵大伯原来住在兴隆西村,那是单位分的房子,属于原江干区第二建筑公司,是一栋 5 层楼,他住3层,55平方米,两室一厅,从1985年住到2017年。2017年拆迁后,他在皮市巷附近的一小区过渡,如今分到了78平方米的房子,他开心地说:“现在的客厅、卫生间、厨房都比以前大一些,环境好很多,打算过年前装修好,明年搬进来,这里还是老环境熟悉,邻居认识的多。” 孙阿姨也是从兴隆西村拆迁来的,今年70多岁,以前在手表厂上班。她家是一个人独居,原来住76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分到了107平方米。她对周边的交通和生活配套很满意:“地铁 7 号线走路5分钟就到,女儿住下沙,有地铁去看她很方便。以前附近有公园,现在小区楼下就可以转转,来收房的时候已经看到很多老邻居了。” 交房现场:老邻居重逢在崭新家园 同样是这次集中交付的秋澜悦庭小区的交房大厅里,30余名“安居管家” 穿梭其间,有的帮老人拎着交房礼包,有的拿着验房工具陪居民走向新楼。 在秋澜悦庭,主力户型最小73平方米,最大121平方米,还有5种明星户型,73平方米的两户型朝南,有的是两梯四户,有的是两梯五户,能满足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不远处的秋望悦居有 7幢楼,莫邪塘沁轩有12幢楼,三个小区共有20多个户型,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周边配套也十分成熟,海潮路已拓宽,交通更加便捷。年轻居民李女士对新小区旁九年一贯制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配套赞不绝口:“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太方便了。” 新居配套: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穿过秋澜悦庭的中央花园,孩子们可以在童玩区的滑梯旁嬉戏,此外还有健身区域。这个小区共有12幢楼,其中10号楼是17层的社区综合体,这里可谓是居民未来生活的 “多功能中心”。涵盖文体健身、社区康养、活动中心、物业办公等功能,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解决生活所需。 “以后买菜不用跑远路,下楼就能办各种手续,下雨天也能在室内锻炼,太方便了。”一位居民看着这栋功能齐全的综合体,高兴地说道。 上城区城投集团秋澜悦庭安置房工程项目负责人章工介绍,小区采用人车分离设计,保障居民出行安全;还配备了健身场地、童玩设施和嵌入式体育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小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草坪下的透水砖能快速吸收雨水,有效应对雨天积水问题。 十年攻坚:从 “城中村”到“宜居城”的蜕变 望江的回迁故事,始于2013年。那年,望江正式启动“三改一拆”规划,向城中村的历史挥手告别。2015年起,声势浩大的征迁改造全面展开,老居民暂别故土,望江开始了蝶变之路。 十年间,望江街道先后完成一万余户居民的征迁安置工作。为缩短安置周期、提升居民满意度,望江街道创新采用“现房提前安置”模式。2024年,街道组织待安置居民实地参观了3个安置小区,通过样板房展示,让居民提前锁定心仪房源,大幅减少传统安置模式下的等待时间,这一模式使安置周期缩短半年以上。 为确保回迁工作顺利进行,望江街道还创新推出“回家无忧”服务。设立 “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房管、物业、华数等多个部门联合办公;组建30余人“安居管家”团队,提供从验房到入住的全流程指导;为高龄老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陪同办理手续;准备包含生活指南、便民联系卡等物品的“交房礼包”。 望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红表示,下一步的重点将从交房转向治理,确保居民不仅住得好,更要生活得好。据悉,随着今年1718户居民回迁工作完成,标志着历时十年的望江新城征迁改造即将圆满收官,规划中的商业综合体新世界K11、城市公园等配套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望江新城的新篇章正等待着居民们共同书写。 |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刘文昭 通讯员 朱婷婷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