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有多远>>全民阅读大调查>>
全民阅读大调查:到图书馆享用知识的盛宴(图)
2011-05-27 10:06:34杭州网

全民阅读,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就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月、读书日活动。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面对高强度带来的工作,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有许多人在感叹:好想静下心来看看书。

我们也不禁在问,除了一些活动之外,阅读,真的能成为你我的习惯吗?

你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阅读?是上下班的匆忙的路上,是工作间隙午间的休憩,还是夜晚睡前闻一闻书香?

你又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阅读?是宽敞舒适的图书馆,是环境惬意的咖啡吧,还是你家社区门口的那一家新华书店?

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体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我都可以选择阅读。

眼下,国学热正在席卷大江南北,学习和创新已经成为“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一个属于我们的全民阅读时代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杭网议事厅”推出五月热点热议话题: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还有多远?

我们将派出多路记者,前往书店、图书馆、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展开实地调查研究,为您采集杭州的阅读样本,让您认识我们的阅读现状,共同解读我们的阅读时代。

第四站:图书馆
 

杭州是一座休闲文化之都,咖啡馆、KTV、公园、商场……有大量可供人消磨时间的好地方。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却开始把图书馆作为最喜欢光临的休闲场所:

仅一个杭州图书馆,就有23.7万读者用市民卡开通了借阅服务功能,这还没算上只浏览、不借阅的读者,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人群。而每一个工作日,这个馆平均要接待6000多人;到了双休日,进馆人数还要翻一番,突破1.2万。

在接受杭州网记者专访时,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感慨地说:从事图书馆工作30多年,已经越来越能感受到杭州市民的阅读热情了。

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了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

图书馆不是图书仓库 是让人阅读、浏览、接受熏陶的地方

前一阵子,美国的《世界日报》用了整整一个版面,介绍建立时间不长的杭州图书馆新馆。文章中说,这是 “有150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概念,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应用。”

其实,从位于浣纱路的杭州图书馆老馆开始,褚树青就一直在推进“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他希望将一家不收费用、完全开放的图书馆,变成一个由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打造的公共文化阵地。

“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在杭州图书馆新馆大获成功。

在现在的杭州图书馆,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读者:有浙大紫金港的学生,被图书馆的氛围吸引,甘愿穿越大半个城市来自习;有手提笔记本电脑的白领,主攻网络知识,从书架上抽一本读物倒成了放松放松;有被家长送来听讲座、搞活动的孩子,在跟小伙伴们排练名剧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文学名著的精华;有白发苍苍的学者,一丝不苟地查文献、做学问,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越战越勇;甚至,还有周围工地的民工、衣衫褴褛的流浪者……

对所有人都敞开大门的杭州图书馆表态:“只有让所有人都自由享用知识盛宴,才能更好地让馆藏文献发挥价值。”

褚树青认为,无论读者抱着何种目的来到图书馆,无论他们是来阅读、浏览抑或仅仅是接受学习氛围的熏陶,都无疑能提升他们的气质修养,进而提升整座城市的学习氛围。

在采访中杭州网记者获悉,杭州图书馆正在酝酿修改借阅限制,将个人最大借书量从6本提高至10本,将借阅时间从1个月延长至2个月。如此宽松的借阅要求,就是希望把书从图书馆送进千家万户,更好地发挥书本的作用。

“把书分藏于市民家中,让他们和家人慢慢分享阅读,才能让每个小家庭形成学习氛围,进而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褚树青说。

下页提示:

图书馆家家爆满 看书的人越来越多

江干图书馆

报刊杂志阅览室

创意文化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

图书馆家家爆满 看书的人越来越多

杭州的图书馆,其实有很多家。除了位于钱江新城的总馆,各个区县市都有分馆,甚至还有一家以棋谱收藏为主的图书馆,就开在天元大厦里。这些区级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好不好呢?上周五(5月20日)中午,杭州网记者来到了离钱江新城不远的庆春广场,了解江干区图书馆的阅读情况。

尽管这是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尽管外面的气温已经飙升到了36、37度,尽管这里离杭州图书馆只有两三站路远、并且“隐匿”于一座写字楼内,但江干图书馆的人气依然很旺。无论是图书外借部还是报刊杂志阅览室,无论是电子阅览室还是创意文化阅览室,都有不少读者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

来这里阅读的读者,以采荷、南肖埠一带的居民为主。他们多半是通过邻里间的口碑相传,知道了这家图书馆,便经常来读书看报,最喜欢社会小说、历史传记一类的书籍。同时,江干图书馆还有一个风格时尚的创意文化阅览室,为读者提供艺术设计、平面广告类的书籍。这个阅览室,是附近不少公司白领的挚爱。

江干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小陶告诉杭州网记者,虽然她们图书馆的外借部并不大,但平均每天都有1500册左右的借阅量,双休日则翻倍。“上个月,我们总的借阅量达到了6万册次。”

杭州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区县市的图书馆借阅情况都跟江干图书馆类似,经常会爆满。比如拱墅区一家3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最近就已经不够用了,正在酝酿扩建新场馆。

下页提示:

最美夕阳红 看一对老夫妻如何利用图书馆

郑爷爷爱看电脑书,郑奶奶爱看英语书。结伴去图书馆,各得其所。

看得值得收藏的图书,郑爷爷会翻拍存入电脑。

郑奶奶说她喜欢抄书做笔记,这是她正在抄写、翻译的一本物理原版教材。

最美夕阳红 看一对老夫妻如何利用图书馆

家住近江小区唯康老人院的郑玉生、郑家纯夫妻,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每个星期六,他们都结伴前往杭州图书馆,寻找各自感兴趣的书籍。

郑爷爷是老年人中的电脑高手,退休后一直在专研PS、绘声绘影等图片、视频编辑软件。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让他如获至宝,也省了不少“银子”。“以前我都是花钱买教材,现在借阅就可以了。看书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拍下来,万一以后想再看这本书,根据借阅记录再去借就行了。”

郑奶奶是一位英语爱好者,每周都要去杭州图书馆参加英语角的活动。英语聚会结束后,随手带几本四六级英语作文书回去,能为她下一周的英语演讲提供素材。

除了工具书,两位老人对科普、历史类的书籍也很感兴趣。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郑爷爷竭力向杭州网记者推荐阅读《给奥巴马的5个忠告——未来总统的物理课》。“这里面的物理知识讲得很生动,纠正了社会上很多关于碳排放、核能、生物电能方面的知识误区,我已经向很多人推荐过了。”

对于这两位老人来说,图书馆就是他们退休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好工具。他们经常组织邻居老人一起看越剧、看电影、欣赏音乐会,而播放的影像资料,全都来自于图书馆。郑爷爷说,他已经陆续从图书馆拷贝了1个T(记者注:1000G)的影像资料了,连移动硬盘都塞满好几回了。

“我们接触过很多的图书馆,像杭州这样能用最先进的设备、提供最平民化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并不多。”郑爷爷说,“在这里借阅书籍是一种享受。”

>>>进入杭州网论坛:分享你的读书心得

如果你也是个书迷,如果你也有话要说,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话题,共议全民阅读时代!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周曦/图文 陶杰炳/视频    编辑:施文    
 

全民阅读,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就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月、读书日活动。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面对高强度带来的工作,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有许多人在感叹:好想静下心来看看书。
    你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阅读?是上下班的匆忙的路上,是工作间隙午间的休憩,还是夜晚睡前闻一闻书香?你又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阅读?是宽敞舒适的图书馆,是环境惬意的咖啡吧,还是你家社区门口的那一家新华书店?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体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我都可以选择阅读。
    眼下,国学热正在席卷大江南北,学习和创新已经成为“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一个属于我们的全民阅读时代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杭网议事厅”推出五月热点热议话题: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还有多远?
    我们将派出多路记者,前往书店、图书馆、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展开实地调查研究,为您采集杭州的阅读样本,让您认识我们的阅读现状,共同解读我们的阅读时代。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