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有多远>>全民阅读大调查>>
全民阅读大调查:大学生阅读时间短方式多(图)
2011-06-01 18:03:25杭州网

全民阅读,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就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月、读书日活动。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面对高强度带来的工作,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有许多人在感叹:好想静下心来看看书。

我们也不禁在问,除了一些活动之外,阅读,真的能成为你我的习惯吗?

你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阅读?是上下班的匆忙的路上,是工作间隙午间的休憩,还是夜晚睡前闻一闻书香?

你又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阅读?是宽敞舒适的图书馆,是环境惬意的咖啡吧,还是你家社区门口的那一家新华书店?

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体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我都可以选择阅读。

眼下,国学热正在席卷大江南北,学习和创新已经成为“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一个属于我们的全民阅读时代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杭网议事厅”推出五月热点热议话题: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还有多远?我们将派出多路记者,前往书店、图书馆、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展开实地调查研究,为您采集杭州的阅读样本,让您认识我们的阅读现状,共同解读我们的阅读时代。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是校园里最显眼的建筑

第八站:大学
 

杭州网讯 近几年来,国民阅读率下降已成为社会共识,而作为最该读书的大学生也因不读书、或不读该读的书而饱受批评。就业压力、网络冲击、社会风气等等都在导致大学生的阅读量降低,对此,省内的很多大学都采取过举办读书节等积极措施来加以鼓励。那么现在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到底怎么样,来看记者的调查。

大学生读书少 课外阅读时间短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编辑出版系梁春芳教授曾组织学生,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杭州地区16所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从学生们平均每天的课外读书时间看,半小时~2小时的占84%,2小时~4小时的占10%,4小时以上的不足6%。从整个读书时间来看,时数并不很多。从学生每学期课外读书的数量上看,68%的学生读书的数量是1~5本,读5本以上的仅占26.4%,完全不看书的也占到4%。

2008年,我国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人均年阅读图书4.58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68本,高于大学生人均年阅读图书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差距更大,比如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美国开展了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尚需培养,加大课外阅读量还有较大的空间。

 

上网之余 大学生也会闻一闻书香

网络阅读挑战传统阅读

梁春芳教授回收的629份问卷显示,杭州地区16所高校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和阅读书报刊,两者的比例分别占81.7%和51.5%。

另一份来自网络的广州地区调查问卷说明,76%的学生课余时间用于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超过7成;43%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只有15.4%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每学期阅读1-3本的占46%,阅读4-6本的占25.4%。

这些数据说明,网络是大多数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由于网络的多功能优势可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要,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网络夺走,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对纸媒的阅读时间减少。不过,从上网的目的看,查阅资料的人数比例最高,说明学校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已被网络取代。同时,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性的学习工具,上网查阅资料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的延伸。

大学生阅读太过功利

5月27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图书馆一楼,粗粗估算阅览室上座率超过七成,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资料和各种考证资料图书堆满了大学生的书桌,现场气氛沉寂,没有人感觉到记者的采访。

图书馆门口一位徐姓同学表示,主要是由于现实就业和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压力,大学生太过功利,只要能找到好的工作,有的学生被保研也不愿意读,更别说把宝贵的课外时间花到跟学业无关的阅读上去。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志华表示,阅读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原因在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获取资讯的需要、兴趣休闲的需要。同时,学校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高校有较好的阅读环境。大学生的阅读结构主要由专业书、经典作品、畅销书组成。由于课堂讲习、论文写作的需要,须广泛粗略阅读大量专业图书,同时聚会聊天或者休闲又需要阅读一些流行时尚的图书,如文史青春类畅销书。

 
高校图书馆都开辟了电子阅览室
 

大学生阅读呈现碎片化特征

不上课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的苗争鸣喜欢在宿舍内上网,浏览同学们在校内网上转帖推荐的各种文章,再到各大网站看看体育娱乐消息。自从自己的寝室有了电脑以后,苗争鸣几乎就没有去过书店买书,转而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得到的各类信息。

再来看一份来自网络的北京地区大学生阅读状况的报告,该调查在阅读时间段的调研项显示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较为分散,可以反映出掌上阅读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相比之下,学生们阅读的时间相对集中在22点学习结束之后,以及上午上课前和下午下课后的课余时间。可见学生们更愿意在一天相对休闲放松的“私人时间”进行掌上阅读。

另外,大学生每次进行阅读的时间也主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很少(不到8%)超过60分钟。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生活节奏较快,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快餐式的浅阅读。

现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表示:“书香社会”只能是一个文学好书飘香的社会,“学习型社会”要以文学阅读和推广为人文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必须重建文学阅读的优秀传统和学科基础。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要行动起来,要切实让图书馆的书活动起来,藏书要以读书用书为“抓手”,“全民阅读”为“推手”,不要让它们变成“图书博物馆”或者“大机房”。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陈焕 徐文迪(见习)    编辑:施文    
 

全民阅读,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就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月、读书日活动。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面对高强度带来的工作,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有许多人在感叹:好想静下心来看看书。
    你会在什么时候选择阅读?是上下班的匆忙的路上,是工作间隙午间的休憩,还是夜晚睡前闻一闻书香?你又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阅读?是宽敞舒适的图书馆,是环境惬意的咖啡吧,还是你家社区门口的那一家新华书店?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触,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媒体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我都可以选择阅读。
    眼下,国学热正在席卷大江南北,学习和创新已经成为“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一个属于我们的全民阅读时代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杭网议事厅”推出五月热点热议话题:我们离全民阅读时代还有多远?
    我们将派出多路记者,前往书店、图书馆、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展开实地调查研究,为您采集杭州的阅读样本,让您认识我们的阅读现状,共同解读我们的阅读时代。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