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仪式唤醒文化基因 用口述史传承市井记忆 |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5月23日 08:02:44 星期五 |
5月22日,西湖区文化特派员“传帮带”活动暨三墩镇文化特派员项目成果发布仪式,在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首部《三墩庙前街口述史》,并以传统拜师礼创新演绎文化传承新范式,为基层文化振兴提供了可触摸、有温度的“西湖样本”。 以仪式唤醒文化基因 活动伊始,四位文化专家与青年工作者携手登台,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拜师仪式。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工程师李忠慈、杭州博物馆文博馆员陈姣燕、杭州市空竹运动协会副会长李保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吴子建,分别收下象征文化火种的传承折扇。 “传统是根,创新是魂。”这场拜师礼摒弃了程式化的流程,转而以“师徒对话”的形式,让文物修复、书法篆刻、非遗技艺等专业知识在温情中传递。 口述史 让市井记忆永不褪色 这部著作收录30余位老街坊口述材料,抢救性记录了三墩镇庙前街的市井文化、老字号故事和生活记忆。80岁钱楠楠回忆绸布庄往事,钟表匠祝卧龙揭秘0.01毫米修表哲学,生动留存了三墩从“古镇码头”到“科创小镇”的时代变迁。文化特派员李忠慈团队坚持在编纂中坚持“真声音、真事儿、真传承”,参与该书编撰的文化站站长朱嫣红则感慨:仪式后,《三墩庙前街口述史》的发布将活动推向高潮。这部著作收录30余位老街坊口述材料,记录了三墩镇庙前街的市井文化、老字号故事和生活记忆。钟表匠祝卧龙用手指轻抚书页,回忆起他如何以0.01毫米的精度修复古董钟表:“每一颗齿轮都在诉说三墩的故事。” 文化站站长朱嫣红在受访时感慨:“口述史项目不仅是‘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工程’,更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创新工程’。” 西湖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振兴不是少数人的坚守,而是全民参与的“接力赛”。自浙江省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西湖区以“传帮带”为纽带,构建起“专家指导—本土造血—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 谈及未来,特派员李忠慈透露,“未来我们计划推动数字记忆馆的建设,让历史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使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发掘和展示三墩镇的优秀历史文化。” |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韩中美 编辑:颉月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