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网议事厅·智汇阳台”第十期: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还有哪些新期待? |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9月04日 10:03:45 星期四 |
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围绕市民朋友关心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问题,近日,“杭网议事厅·智汇阳台”第十期协商活动在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举行,活动现场邀请到了市住保房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代表以及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共同探讨未来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的方式方法。 “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是市民朋友选择更新电梯的初衷 在活动前期,杭网议事厅针对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开展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问题涵盖电梯更新的前期工作、更新中的困扰以及更新后如何建立长效维护机制等诸多方面,吸引了超过800名网友参与。 调查显示,针对改造前的老旧电梯,超过90%的网友反映大多数存在“故障频发”“运行不稳定”和“噪音大”等问题,尤其是“故障频发”占比最高,凸显了老旧电梯更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于改造后的电梯,接近半数网友表示“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是他们最看重的特性,远高于“外观美观”和“智能功能”,说明居民更关注电梯的基本性能与可靠保障。 而由安全性能延伸出来的长效维护和保养问题,超过半数网友倾向于由“专业电梯维保公司”或“物业公司”负责,表明大家对专业化、常态化的维护机制更为信任。 此外,针对老旧电梯更新的事前事后,网友还给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建立施工进度实时共享平台,居民可随时在线查询电梯更新改造的施工进度、预计完工时间等关键信息;设立专门的电梯更新改造咨询热线,安排专业人员及时解答居民关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疑问;开展电梯使用和维护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居民安全意识和正确操作技能。 从“资金自筹”到“政府支持” 政策加码让市民少花钱 此前老旧电梯更新需要楼道单元业主分担相应资金,资金筹集难成为制约更新的主要瓶颈。 杭州市物业服务和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蒋益锋介绍,自去年7月杭州全面启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更新4353台,2993个楼道单元12.7万户居民用上了新电梯。 今年该项工作首次被纳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明确“全面完成20年以上电梯更新,杭州市更新改造住宅老旧电梯7000台”。 在资金的筹集上,自去年起,国家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住宅老旧电梯给予定额补贴,重点支持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优先支持使用20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杭州第一时间积极申报,并配套政府支持措施,对已获得国债补贴的住宅老旧电梯,在国债补贴基础上,再给予每台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补助。 同时,对未获得国债补贴的电梯更新项目,杭州研究制定《杭州市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多元产权普通住宅业主完成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的,市区两级财政给予30%的补助,每台电梯补助最高6万元。 对于国债补贴、政府补助尚无法完全覆盖电梯更新费用的项目,蒋益锋也表示,这部分需要业主进行自筹,“可以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和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来解决。” 通过国债补贴和政府补助,西湖区三墩镇的美都公寓内三部服役超过17年的老旧电梯顺利完成了更新。 小区所属的兰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吕政表示,此前由于该小区几乎没有经营性收入,自筹资金更新难度颇大,政策转机出现在去年,“通过国债支持15万元,市级最高再补2万元——像我们10层的小高层,业主几乎一分钱不用掏,实实在在少花了不少钱。” 此外,在优化资金筹措渠道上,“可以拓宽相关补贴资金的来源,比如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方面。”市政协委员,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党总支书记、主任沈向明表示,“还可以探索通过电梯广告权益质押等形式,缓解更新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加强质量监管、保障维修资金 探索建立住宅电梯长效维护机制 那么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过程中,如何保障施工质量? 蒋益锋介绍,经过充分调研,目前杭州实施方案明确了“业主主体、政府支持、依法依规、积极推进”的工作原则,对更新的方法步骤作出指引。 为了保障更新电梯的质量和性能,杭州制定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选型配置推荐指南,指导业主科学开展电梯更新选型配置。为保障更新施工安全,要求电梯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项目开工前召开施工交底会,进一步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 “我们还联动了各区成立业主监督小组,对电梯施工进度和安全做好及时跟进。”蒋益锋表示。 在电梯完成更新后的安全检验方面,“一般情况下5个工作日内可以出具验收合格报告。”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检验科学研究院电梯检验二所所长张世阔表示,“为了居民早日使用上新电梯,目前工作人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将验收时长控制在了两天内。” 新电梯投入使用后,如何建立长效维护机制也成了不少网友关心的问题。 “更新之后的维保费用,按照业主主体,谁拥有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蒋益锋表示,“一般可以通过物业收益或者缴纳的物业费进行承担。” 而在维保单位的管理方面,“物业管理部门应与各电梯维保单位之间应明确维保主体,共同建立监督机制,相互进行监督。”沈向明表示,“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电梯维保市场的监管,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协调各电梯维保单位建立备件共享机制,在某个维保单位急需某一部件而自身库存不足时,可以从其他维保单位库存中调配。” |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方建飞 文/图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