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用上了智能仿生腿,骑车、打球、爬楼梯完全不是问题,前段时间我还去爬了径山古道,感觉太棒了!”BrainCo强脑科技产品体验官高瑞霞自信地说。
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高瑞霞失去了自己的左腿。从那以后,她总觉得自己跟外面的世界存在障碍,鲜少踏出家门。
去年底,浙江省启动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为省内1000人免费完成智能假肢适配。就这样,高瑞霞和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腿“相遇”了。
在杭州市余杭区人工智能小镇的强脑科技,高瑞霞穿戴着智能仿生腿自如地行走、跳跃,如果不看下半身,根本没人会发现行动敏捷的她其实是一名失去一条腿的残障人士。
高瑞霞戴着智能仿生腿自信地行走。
在接触智能仿生腿之前,高瑞霞一直戴着传统假肢生活。“比较笨重,拿上楼梯来说,要拖着那条腿一级一级上。现在有了智能仿生腿,两条腿完全可以实现上下楼[2],和常人一样。”
高瑞霞的这条“新腿”,与亚残运会上点燃主火炬的智能仿生手一样,都是由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系统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获取,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控制产品的液压系统,从而做到针对当前运动状况进行动态的实时适配,满足下肢截肢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场景中所需要的动作自由度,用户可以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控制假肢舒适、安全、自由地行走。
近年来,强脑科技积极联合各地残联、基金会等组织,以极低甚至免费的价格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所资助用户已遍布全国70%省份的“前臂缺失公益项目”以及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浙江省科技助力肢残人士”公益项目。
强脑科技展厅内,产品体验官倪敏成戴着仿生手向记者展示握手、抓举,甚至写毛笔字,提笔、蘸墨、落笔,不一会儿,大气秀美的毛笔字便呈现在宣纸之上。
倪敏成戴着仿生手写毛笔字。
和高瑞霞的经历类似,倪敏成在9岁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双手,能用双手为家人做早餐”。在一次节目中,倪敏成偶然接触到了强脑科技,并和公司一起参与到第一代智能仿生手的试用和研发。经过不断地调试和完善,他终于又有了“双手”。
长期沉浸于探索人类大脑奥秘的[1]85后哈佛大学博士、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说:“不同于国外在大脑植入脑机芯片,我们采用的是非侵入式脑机技术,不用开颅、风险更低,但难点在于皮肤电信号非常微弱,要不断突破传感器和算法能力,采集微弱的肌肉电信号、神经电信号,‘翻译’人脑传达的运动意图,精确控制手的运动。”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脑机技术写入需要攻关的重点技术品类中,明确脑机融合是脑机技术关键。韩璧丞说,脑机接口技术是一个非常庞大、广阔的技术,公司在帮助残疾人之后,还研发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产品,以及帮助人们快速减压、快速入睡的产品,减缓大家的焦虑,让大家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脑机接口技术会改变医疗、教育、健康以及人机交互等很多产业,我们将全力以赴地用这项技术去关注更多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