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丝绸,向来是东方韵味的温婉代言,可其传统生产却戴着高能耗、高污染的“枷锁”,污水排放量惊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近2000家,每年产生的污水排放量超20亿吨,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量,这无疑成了传统纺织行业发展路上的“卡脖子”难题。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传统纺织行业该如何破茧成蝶、重焕生机?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走进了万事利科创中心。踏入一楼大厅,只见一台机器正安静地来回滑动,很难想象,2小时后,一块原本普通的素色坯布,竟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匹设计精美的丝绸成品。在过去,这样的场景简直如同天方夜谭!如今,生产过程不再排放污水、废水,也告别了高能耗,传统纺织业就像完成了一场极速“瘦身”逆袭,从笨重走向轻盈,开启了生产方式的革新之路,让“轻丝绸”这一文化符号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
纺织业挥别“水洗”,甩掉高污染“包袱”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万事利惊艳众人:从现场设计到生产再到成品交付,全程仅需2小时,且全程无污水排放。这一神奇转变的背后,是一台集喷印、后整理等全工艺流程于一体的数字化无水印染一体机。
它的核心技术——无水印染,堪称行业变革的“金钥匙”。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借助人工智能精确控制染料用量,成功实现污水排放减少99%,印染节能40%-50%,染料用量降低20%-30%。
“水洗”,曾是传统纺织业难以言说的“痛”。万事利集团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楼玉峰介绍,在传统印染生产中,面料与纤维结合能力欠佳,大量颜色残留。为去除未附着的颜料,不得不进行水洗,可即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难以精准把控用料量,这就导致大量废水排放。
而无水印染一体机打破了这一困局,它能精准预判,实现染料与坯布100%结合,纤维上的染料不多一滴,从打印到成品全程无污染。这看似只是省去一道工序,实则带来了纺织行业千百年来的重大变革。
开一家印染厂如今50平方米就够了,颠覆传统生产模式
污染降下去了,生产效能会受到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却是颠覆性的积极影响。无水印染一体机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彻底重塑了传统生产模式。
楼玉峰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以往想开一家印染厂,至少得找5000平方米的场地,建厂房、装机器,一番折腾下来,好不容易准备投产,却发现生产流程冗长,印染面料起码要500米起订,工期至少半个月,完全跟不上当下快节奏的时尚消费潮流。
如今,有了这台“一体机”,50平方米的空间就足够了,1米面料也能下单,2小时就能拿到成品,让“先销后产”成为现实,也为破解纺织服装行业的库存难题带来了希望。
曾经,传统产业常被视为落后产业,丝绸产业也被打上笨重机器、林立厂房、面向中老年消费群体的标签。但如今,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产业与新兴的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随着智能化、绿色节能等技术瓶颈的突破,老牌国货正轻装上阵,踏上向“新”征程。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丝绸将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引领“新中式”时尚潮流,续写古老丝绸的华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