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我们圆桌会 使用帮助 频道简介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消费与安全”维权3·15杭网在行动>>媒体报道>>

红酒每瓶口岸价不到15元 零售价狂涨到500多元

2012年03月15日 05:25:05 星期四  都市快报
 
工商部门查扣的假冒进口红酒标识

    “原酒不原”“红酒不红”“洋酒不洋”“高价虚高”“品牌无品”“标识非标”。昨天,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全省消费维权情况通报暨红酒专项整治执法实务公示会上,用上述六词语痛斥国内进口红酒市场的乱象。

    郑宇民说,去年全国红酒的消费量是1.56亿箱!14亿升!18.7亿瓶!其中,标榜身份、地位、品味的进口红酒,消耗量为3289万箱,3.5亿升,4.67亿瓶,占总消费量的25%。

    伴随红酒的巨大消费量存在的是大量的假冒进口红酒。以最有代表性的“大拉菲”为例,大拉菲一年产2万箱共计24万瓶,1.2万箱被皇家收藏,剩余的8千箱9.6万瓶,供欧洲、北美和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亚洲市场。“按此计算,中国市场最多能拿到5万瓶,但国内一年却销售了200万瓶。”

    造假链同时催生了空酒瓶高价回收的怪现象。郑宇民说,一个大拉菲的空酒瓶回收价最高能达到312美元(约合1977元人民币)。

    顶着“进口”的耀眼光环,进口红酒的身价扶摇直上。近日,浙江省消保委与金华市、义乌市三级消保委联合就进口红酒价格链开展专题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每瓶口岸价不到15元的进口红酒,等到了批发市场,已经涨到了300多元,到零售市场,平均价格超过500元。

    金华和义乌市场进口红酒共有来自上海、温州、宁波、杭州、金华、义乌等六个口岸上千个品牌系列。在前期摸底时,消保委随机选取了一个口岸,从中得到的确切数据显示,该口岸2011年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黑山等5个国家总计进口红酒42个批次,共40万升,总值117万美元。以750毫升一瓶计算,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到15元。

    而在该口岸批发市场,抽查的威邦帝国、皇家庄园、约贝拉庄园等73种不同规格的进口红酒,每瓶平均批发价为312.04元。

    等到了当地零售市场,这73种红酒平均零售价为562.12元/瓶(750ML)。其中,批零价差最高的进口品牌为皇家庄园2004经典珍藏干红,其批发价为2188元,零售价格达到了5470元。

    同在该口岸的批零市场,抽查的张裕、威龙、长城等57种国产红酒,平均批发价为60.21元,平均零售价为90.68元。其中,最高批零价差的国产品牌是张裕特选级卡斯特庄园,批零价分别为320元和486元。

    根据以上数字简单计算即可得知,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7.5倍,零售均价是批发均价的1.8倍;进口红酒批发均价是国产红酒的5.8倍,零售均价是国产红酒的6.2倍;而进口红酒最高批发价为国产红酒的6.8倍,最高零售价为国产红酒的11.3倍。

    进口红酒的各种乱象

    据了解,进口红酒进来的时候,不一定都是原瓶进口。所谓“原瓶进口”,就是一瓶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装瓶、酒标及内外包装全部在原产国完成,这是最保证质量的进口

    红酒。有的则是进口葡萄原汁,由厂家在国内灌装、分装,这一过程就不能保证质量了,其中可能就会被加添加剂勾兑。还有一种,实际上根本称不上是进口,只是披了一件合法外衣。

    自去年以来,全省工商机关共检查各类红酒经销企业13500余家次,立案查处374起,涉及各类红酒品牌百余种,查扣各种红酒15万余瓶,已办结案件罚没款883.5万元。主要存在: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仿冒、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虚假标注,无中文标签以及进销台账及进货查验制度混乱等问题。

    傍名牌卖假酒

    在进口红酒市场里,拉菲和卡斯特是最有名的品牌,诸多红酒经销商,就想出各种招数,尽量与这两个名字搭上边,导致出现销量大大超过产量的搞笑现象。

    郑宇民以大拉菲举例说,大拉菲一年产2万箱共计24万瓶,1.2万箱被皇家收藏,剩余的8千箱9.6万瓶,供欧洲、北美和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亚洲市场。“按此计算,中国市场最多能拿到5万瓶,但一年却销售了200万瓶。所以一个大拉菲的空酒瓶回收价最高能达到312美元。”

    浙江省消保委调查发现,市场上,“拉菲”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卡斯特”也一样,有诸多傍名牌者,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AFITE、CA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斐”虚假品牌。

    嘉兴真酿轩贸易有限公司就是被查到的傍卡斯特卖假酒的典型,该司从广东东莞金庄酒业有限公司购进“英文CASTEL”和“中文卡斯特”葡萄酒共计2070瓶,案值70余万元,经鉴定均为假冒。每瓶酒的进价只有20多元,但标称是卡斯特后,售价高达300多元。嘉兴南湖工商分局已依法将此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勾兑假酒披上洋外衣

    没有一滴葡萄汁,全用化工原料勾兑,这样的红酒还贴上了“法国制造”的标签。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就炮制了5000多瓶这样的假酒,被义乌工商抓个正着。

    该商行先是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并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和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然后在这批裸瓶葡萄酒上贴上印有香港“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

    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的标签,然后进行销售,被义乌市工商局当场查获裸装葡萄酒5397瓶,各类商标标签42万多套。

    工作人员到河北昌黎调查发现,该批葡萄酒全部为化工原料勾兑,里面一点葡萄汁也没有。

    经营者花少量钱到国外注册一个洋品牌,然后在国内灌装低质酒,在市场上卖大牌价,这样做的情况其实很普遍,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对洋品牌盲目追求的心理。郑宇民说,近两年在香港注册卖酒的公司有1100多家。

    “苋菜红”冒充葡萄红

    就算是原酒进来,厂家通过灌装动手脚的也很多。

    据了解,进口灌装酒有两种,一是葡萄原汁,一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国内,厂家直接分装成成品。后者按口感加水和色素等调配勾兑。我国虽规定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7.0%(Vol)的发酵酒,但未明确规定葡萄或葡萄汁用何种比例勾兑,这很难保证灌装酒百分之百是葡萄汁或葡萄浆。

    还有的厂家进口低质酒后,用添加剂勾兑,除了兑水,还在原酒里添加二氧化硫防腐,还有进口红酒被检出含致癌物合成着色剂“苋菜红”。

    打擦边球披合法外衣

    另外,国内不少保税区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保税区法律意义上属于“关外”,在这些生产线上灌装葡萄酒仍可打“境外”擦边球。大桶进口原酒在这里小瓶分装,贴上“原瓶进口”标签,出了厂大门就算“出口”到中国。

 

 
工商部门展示的假冒名牌红酒样品

    浙江人去年喝了近七千吨进口红酒其中很多很多是假的

    数据显示,全国有三分之一的红酒是被长三角地区的人喝掉的,而浙江的红酒年消费量增幅达60%以上。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过统计:2011年,浙江省进口红酒共计699批,总重量达6975.26吨,总金额达到3785.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32%、67.71%和92.46%。著名的进口红酒品牌法国卡斯特中国区副总经理殷凯透露,2011年,卡斯特在中国的总销量为3000万瓶,流通到浙江的最多,同比增长50%以上。

    浙江人爱喝红酒,使得假酒贩子也特别多。自去年以来,全省工商机关共检查各类红酒经销企业13500余家次,立案查处374起,涉及各类红酒品牌百余种,查扣各种红酒15万余瓶,已办结案件罚没款883.5万元。

    针对市场上酒类经营混乱,存在假冒、商标侵权、虚假标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现象,在今年3-6月,浙江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

    温州进口葡萄酒量

    连续4年翻倍增长

    宁波和温州是浙江的两大红酒消费地。在温州,葡萄酒庄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仅市区的葡萄酒庄就有近400家。走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不时能看到一间间别具欧陆风情、环境幽雅的葡萄酒庄,酒架上整齐地陈列着包装新颖的各类进口葡萄酒,还有标志性的橡木桶等。酒庄形式多种多样,单一品牌的红酒专卖店已经不流行,更多的酒庄酒窖,拥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品牌,比如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甚至南非;还有一些在住宅区租仓库,通过电话送货上门的一种省去大量租金成本的红酒工作室。

    温州葡萄酒庄多有历史渊源,因为温籍华侨散布于海外100多个国家,数量有40多万,他们有先天优势成为法国、意大利、智利、西班牙等地酒庄的代理商。今年2月16日召开的温州口岸进口葡萄酒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温州进口葡萄酒已经连续4年呈现翻倍增长,去年进口总金额达到2524.1万美元。

    宁波保税区也已成为国内较大的进口葡萄酒交易市场,目前全市有3000多种来自全球各地的葡萄酒,500多家红酒经营企业。这与当地政府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全国各地的进口葡萄酒企业有关。2009年,宁波保税区将大量闲置仓库提供给进口葡萄酒商使用,2010年6月开设进口葡萄酒直销中心,宁波政府部门又腾出宁波国展中心,给进口葡萄酒企业作为常年的展示中心。

    红酒的进口量逐年爆增,但与其相伴的是假冒进口红酒大量充斥市场,如何阻击这些假冒红酒已迫在眉睫。

    酒类经营

    将实施特标管理和追溯机制

    某大型酒业连锁经销商负责人说,现在假冒红酒越做越精,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牢记真品标识的路子也不太通,因为不少品牌的标签标识会有改变。以拉菲为例,每年新产的拉菲酒,包装标识上会有细微的变动,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认准正规的酒类经销商,比如大型商场超市和专业的酒类连锁企业。

    为了整治红酒市场,浙江省工商局专门出台了《规范流通环节酒类企业经营行为若干举措(试行)》,对酒类经营者实行特别标注。规定凡在本省境内从事酒类批发、专营、大型零售等经营活动(以下简称酒类经营者),应取得特别标注“酒类”字样的《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方可经营。对经营进口酒类的,除必须取得特别标注“酒类”字样的《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外,还应取得海关“报关单”以及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从事进口酒类销售的,应向供货商依法索取上述有关证件。

    全省还将建立酒类经营追溯制度。酒类供货商在批发时应出具全省统一的包括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的销货凭证,详细记录来源、流向等信息,并附随于流通全过程,票随货走,票货相符,实现自进货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

    不看挂杯看细节 这几招教你辨认假酒

    不开瓶“十看”

    一看礼盒包装:原装红酒进口一般按箱包装,没有任何礼盒。

    二看玻璃瓶:原装进口红酒瓶底多呈凹陷锥形,且瓶底深部较厚,以利瓶身平衡和“滤渣”。

    三看酒封松紧:原装进口红酒塞密封性绝对可靠,印有品牌标识的酒封只是识别符号,并非用来密封,因此可转动,而一些假劣酒制造者担心酒塞密封不好会漏气,就将酒封封死。

    四看计量单位:原装进口红酒酒标上容量均标75cl而非750ml,如标“ml”,则为进口罐装酒或假冒进口酒。

    五看瓶身数字:原装进口红酒瓶底或瓶身下端有凹凸的英文和数字标明容量和酒瓶直径等。

    六看日期标注:原装进口红酒生产日期标注较特别,以法国标注L7296A06 11:58为例,L7代表2007年,296代表法国时间从元旦开始第296天灌装,A06代表生产线编号,11:58是那天精确的灌装时间。

    七看条码:原装进口红酒背面都有国际条形码。以条码842 72210 2222 2为例,条码分为4个部分:1-3位是国家代码,由国际分配;4-8位是厂商代码,为厂商申请,国家分配;9-12位是厂内商品代码,由厂商自行确定;第13位是校验码。

    根据国家进口食品管理办法,进口酒须贴中文标,该标签不能覆盖酒厂条码,也不须加印进口商条码;如果覆盖酒厂条码须在中文标签中加印进口商条码,或在原酒厂授权下使用其条码。

    进口商如向海关申请进口红酒条码,那么这瓶酒条码以“69”开头,而非原产国条码。一瓶进口红酒如条码以“69”开头,而又未向海关申请进口红酒条码,但仍以进口酒销售,那很有可能是假的!

    八看正背酒标:海关规定,进口红酒除在酒瓶正面贴进口国正标外,同时须在背面贴中文背标。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进口红酒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酒精度超过10% VOL的进口酒免除标保质期)、贮存条件、“酒精度”及其他需标示内容。

    九看报关单据:原装进口红酒都有进口报关单。

    十看《卫生证书》:正规销售的进口红酒须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证书上有产品名称、品牌、原产国(地区)、净含量(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及出证机构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应积极向商家索要《卫生证书》,查看证书内容是否与购买产品标签信息一致。

    开瓶验酒五招

    一看酒液:看葡萄酒颜色是否自然,是否有不明悬浮物,酒质变坏,颜色有浑浊感。

    二看酒塞:打开酒瓶,看软木酒塞上文字是否与酒瓶标签文字一样。在法国,酒瓶与酒塞都是专用的。

    三闻酒味:好的红酒有颇为复杂的气味,不会掺杂坏气味或怪味。

    四试口感:将红酒倒入酒杯,轻轻摇晃观察酒体是否有挂杯。饮第一口酒,酒液经过喉头时,正常葡萄酒是平顺的,问题酒则有刺激感。

    五看色素:将红酒滴在上好的纸巾上,原汁红酒的红色是天然色素,颗粒非常小,在纸巾上扩散开的湿迹是均匀的葡萄红色,没有明显水迹扩散。而假酒是用苋菜红等色素勾兑,色素颗粒大,会沉淀在纸巾中间,而水迹不断往外扩散,红色区域跟水迹之间分界明显。

    造假的方式形形色色,浙江省消保委的专业人士给出以下几招教你辨认进口红酒的真假,如果这些条件都不符合,基本可以断定是假的。

作者:记者 邬愉波 通讯员 沈雁 编辑:沈涛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周曦 赵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