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陈 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嘉宾: 李保民(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唐方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符志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与质量部部长) 郭 哲(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副主任) 彭晓光(环球财经出品人) 苏光明(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司副司长) 国有企业一向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这个“长子”承担着什么样的独特使命?又有哪些因素在制约着国企创新能力的发挥?未来国企增强创新能力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为业界所关注、所探讨,甚至是激烈论争着。 8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了首期环球创新论坛,主题为“国有企业创新力”。(见本报8月30日一版《环球创新论坛在京举行》)。在5个小时的时间内,来自政、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代表坦诚的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请给我3分钟时间,我要回应对方的发言”、“我不同意这位专家的观点”……这样的场景不时出现在对话嘉宾之间,甚至是听众和嘉宾之间——台下听众中,研究员、教授、企业老总大有人在。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国有企业的创新 李保民:在这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责任重大,要率先做实、做好、做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代表了国家创新的水平,在国家基础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引导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以中央企业为例,在“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年均增长20.5亿元,这是从来没有的。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也好,私营企业也好,可以说我们已经与狼共舞。在国际上怎样有一席之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新。现在进入世界500强的,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我们的队伍规模。仔细看看结构,我们在核心技术、知名品牌、软实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唐方方:我是大学教授,讲话放开一点没有关系,所以我说话可能就稍微难听一点,但是我们尽量的讲一些事实。什么是增长?你把人力投进去,资本投进去,他就有增长,但他不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要有新的产业才叫发展。 我们很多国有企业一个共同的问题,他吃的什么,占的是什么?他占据的是通过某种途径、渠道,或者某些垄断性的地位,或者某些独有的,别人没有办法去获取的资源。对这样的组织机构而言,需要怎么去处理,进行改革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的直白一点,它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创新。对国有企业或者类似于垄断地位的企业,要拿走它一部分资源,要逼着它创新。否则它不会动。你讲再多的道理,没有任何压力。 符志民:我想在我们国内的所有行业中,航天是能够引起民族骄傲的。我们航天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都知道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有的国家,包括和我们友好的国家,都不会简单的把这些技术卖给我们,欧美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中国航天走过了这些年的历程,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和欧美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的缩小,这就是我们的骄傲。 哪些因素制约着国企创新能力发挥 唐方方:我对我们国家的中医药是非常关注的,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直问医学界的朋友,板蓝根为什么能治感冒。如果你搞清楚了,有什么产品能够推向世界,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这个会有非常大的价值。为什么你们花那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像蚊虫一样的营销人员,而不花相应的资源和财力去开发好的产品。 国有企业缺乏的是什么?它具有这一个路径的依赖,由于获得的资源和相应的东西,已经把它框住了。它就沿着这个路径一直往下走,他的思维转变是跟不上的。就像狗不理包子,它吃的是一个品牌,不需要创新,所以引进相关的民营企业、私营部门也罢,进行一种平衡型、结构性调整,刺激国有企业进行至少部分的创新。 陈剑:解决国企创新动力的问题,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同时在企业的内部治理上要有个精细的设计,比如在创新风险责任、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要有个系统的考虑。 符志民:创新一定要有文化的支持,大家有时候觉得文化很空,但是没有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或者理念支持你,是不会创新的。因为它是一种破坏性的技术,一开始是不会被社会、被组织接受的。第一、中国的文化不激励创新,我这是从普遍意义上说的,五千年官本位的体制造成的,过分尊重权威。第二、所有的文化强调要听话、服从。小孩一开始大家都知道一定要听话,美国人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所以我们很难越雷池一步。第三,中国的考核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不支持创新,以成败论英雄。大家都知道失败是狗熊,谁也不敢冒风险。创新肯定是从失败上成长起来的,怕失败,所有的事就不要探索了。第四,我们缺乏诚信,创新的代价太大,大家联合发展很难。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难,尤其是创造的知识产权如何分配利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就更难。 国企增强创新力有哪些新思路 李保民:大家都知道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是做强、做优,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把这句话打开讲,就是我们在未来得一段时期,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的世界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往往能洞悉产业发展的趋势,经审慎研究确认发展战略及目标之后,坚持不懈自主创新,国有企业的预见性与国际上的企业相比是有差异的。在做强、做优创造世界一流的进程里,必须高度重视战略。 郭哲: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在支持创新,特别在支持企业创新上发挥更积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创新特别是企业创新的支持深度和力度在前所未有的扩大。政府的政策,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政策,其实是不分民企,不分国企,只要在本土的企业,甚至包括跨国企业,都应该是政府所关注、支持的对象。 苏光明:很重要的就是自主创新,方法要先行。我们从美国创新协会引进了一套创新的方法工具,把俄罗斯的理论和经济管理东西融合为一起集大成,形成了一个创新的工具箱。如果形成一个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的研发和创新的工具箱,成功配套,在战略、研发、市场营销整个的全流程都能找到不同的适合你的工具和方法。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看任何东西都只是钉子。所以说,研究推广一套可行的创新工具十分重要。这方面是有一批很专业人在研究,包括相关的培训、认证等。 彭晓光:只要一涉及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争论下去三天三夜也争不完。在创新的问题上,如果认为我们能有比较快的捷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超过和接近美国,都是不现实的。我举一个例子:189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自己“自我毁灭”,大量的人才流到美国,美国才到这样的地步。我很难相信我们还会有美国那样的运气,美国、欧洲又打得你死我活,全世界的科技人才流到了中国,这个运气我比较难以想象。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中国人要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耐性,涉及到国家安全领域的,我们能有所突破、超越,绝大部分能盯住美国,围绕这个任务就比较现实和合理。 陈剑:作为主持人我不想对这次论坛进行总结,只想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跟感想。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谈到创新,我个人认为国有企业在创新当中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或者是主体角色。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在关键基础领域,在竞争性领域。但是,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着非常大的制约因素,体现在它的动力、文化、体制、机制上,存在着制约的因素。国有企业当自强。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往往是集中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既要讲产学研协同创新,又讲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协同创新。将是一条非常宽阔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