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吉利汽车手工敲打出第一辆车,靠“模仿”跻身市场;14年后的今天,吉利汽车已经拥有了一支2000人的科研队伍和3000多项发明专利,“自主创新”已经成了这家民营轿车企业的大马力“发动机”。 自主创新打破核心零部件垄断暴利 吉利进军中国汽车市场之时,汽车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汽车巨头手里,并同时也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定价权,即使到今天,许多关键零部件的价格仍然被外资企业控制着。 “我一开始就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就是因为把汽车拆开了研究以后发现,很多零部件如果我们自己掌握技术,人家不可能卖那么贵。” 不过,一家从零开始的车企要突破技术壁垒绝非易事。1997年,李书福费尽心思招来80多名大学生,不到一年走得只剩下1个。迫不得已,李书福自己办学培养汽车专业人才,1998年在浙江台州创办了第一所技术学校。 2007年,车市繁荣,产销两旺,李书福却预感到,靠打价格战吉利迟早会是死路一条,世界汽车工业将有大的重组过程,如果不抓住机会转型就只能被别人兼并。当年,李书福决定战略转型,放弃市场成熟的车型,以新车型取而代之,推动吉利的自主创新。 换上“自主创新”这个新马达,吉利汽车很快就结出硕果。2009年,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可以极大降低发动机重量,提高效能。在外方控制的车企里,这种塑料进气歧管的单价在1300元左右,而吉利自主研发生产的塑料进气歧管定价只有200元不到。 “我们只有掌握了自主的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成本控制和采购控制。”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说。 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试验场地,一辆飞驰而过的吉利轿车左前胎突然被引爆,“嘭”的一声巨响中,轿车却沿着原来直行的路线继续向前,车速迅速减缓,尾灯也开始报警闪烁。 “这是吉利自主研发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吉利汽车研究院底盘开发部的刘巍告诉记者,如果搭载了这个安全系统,即便是轿车在直线行驶时速达到130公里时发生爆胎,也不会因为车辆偏移发生二次碰撞,从而加强了轿车的安全性。这项技术获得了2009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大奖的“年度创新技术大奖”,并入选《世界汽车安全技术文献》。 通过并购加速自主创新 吉利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方面通过并购,走出了一条将世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融合提升的自主创新之路。“对于企业来说,并购本身只是途径,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融合才是目的。”李书福说。 事实上,在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之前,吉利已经具备了轿车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开发队伍,但相比国际领先水平,DSI在自动变速器研发方面的长项依旧是吉利的短板。 据吉利澳洲DSI项目分管负责人陈勇介绍,完成并购之后,吉利很快派出15名工程师前往澳大利亚研发基地,并在国内安排了30人同步开发研究。此外,吉利在保留澳大利亚DSI原有研发生产体系的基础上,还将DSI成熟的6速自动变速器技术引进国内生产,明年底总产能将达到40万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外资、合资品牌在汽车核心部件中的垄断地位。 “沟通合作常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陈勇说,吉利的工程师在和国外同事的合作中发现,吉利过去在研发中更多是做模型分析,而澳大利亚的工程师常常是做完一个部件就搭建小型平台,一边开发一边做局部故障测试,经费和时间花费都不大,但让很多问题在产品成型前得到了改进,低成本、灵活性高的研发模式符合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需求。目前,吉利已经开始将小型测试辅助模型分析的方法运用到研发过程中。 自主创新激发汽车人的创造力 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张德叶是吉利集团旗下整车厂的一名技术工人,吉利的明星车型——全球鹰熊猫轿车就是通过他所在的整车厂完成焊接。因为市场反响好,熊猫轿车产量去年陡然从每天几十台增加到了200多台,焊接设备和人员一下子紧张起来。张德叶和工友们利用每晚下班后和节假日时间奋战4个月,调整工件先后顺序和吊具结构设计并反复试验,终于使优化后的流水线满足了产能需求。 “企业越是支持创新,我们工人就越容易‘上瘾’。”吉利汽车冲压厂工人李泽东想把只能用纯氧的切割机改装成使用普通氧气,只有高中文化的李泽东光是对照词典翻译日文说明书就花了2个月。 “当时有人说我是高中生还想改外国设备,还有人说400万元的机器赔都赔不起,但班组领导支持我的尝试,我也铆足了劲。”在吉利工作的11年间,李泽东拿到了3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还被评为宁波市“十大发明之星”。 2010年初,“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标志着国家和行业高度认可的殊荣少见地颁给了一个企业的“软科学”。 据介绍,“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包含了2015年整车5大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40多款车型产品和相应动力总成的总体规划,吉利独特的自主办学模式,以及吉利汽车研究院通过“矩阵式管理”实现的资源最大化,等等。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李书福说。在吉利汽车创办了第一所技术学校之后,2007年,又创办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目前共有300多名在校生,他们大多是吉利汽车的骨干员工,而论文课题往往就是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切实实现了产、学、研高度融合与转换。 据了解,目前吉利在职的17000余名员工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2000多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学院走出来的占到了40%以上。不仅如此,吉利每年还为汽车产业输送超过1万名各类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