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改善大气环境 网络问政>>焦点三 调研成果>>

市气象局: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2012年08月15日 17:46:35 星期三  杭州市政协

    

    为不断改善杭州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蓝天”工程,共建生活品质之城,2002年11月起,我市开始实施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市气象局作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和承担了不同阶段的各项任务,在大气环境监测和预报,大气污染的相关研究,以及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决策服务等方面完成了所要求的相应工作。

    一、杭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业务开展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杭州市气象局敏锐地意识到,在分析研究大气环境问题中气象应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早在2002年专门成立杭州市环境气象中心,组织了一支有多名高学历专门从事大气环境监测和分析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并逐步开展了以大气环境业务和服务为核心的环境气象工作。

    杭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业务自1995年起,从与环保局联合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开始,经过17年的探索,到如今已逐步形成了以气候和气候变化分析、气候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灾害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气候评价业务;以大气环境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和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气环境业务;以负氧离子浓度监测、酸雨监测、湿地生态监测以及多项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如人体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杭州四季花卉开花期预报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活气象服务。在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大气污染整治,城市规划,气候资源普查与评价,城市气象等多个领域开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在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杭州市气象局在雾霾监测研究、城市环境气象服务以及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化运行、监测公报发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市气象局承担和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 构建雾霾温室气体监测网

    作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市气象局牵头并发起编写了“杭州市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系统”(即杭州市雾霾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当年通过立项,由气象和环保两部门共同承担。经过2010年和2011年先后两期建设,由气象部门承担的建设项目,已形成由1个馒头山雾霾监测中心站,临安、淳安、建德、桐庐4个县级监测子站和临安大气污染本底监测站组成的“1+4+1”的站网布局,并于2011年11月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目前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大气边界层和华东地区温室气体本底4个方面共20余项指标。大气气溶胶监测仪器有黑碳仪、浊度仪、太阳分光光度仪、PM1.0单通道和PM2.5/PM10双通道颗粒物监测仪;大气成分监测仪器有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监测分析仪、挥发性有机气体在线监测分析仪、水溶性气溶胶离子在线监测分析仪;大气边界层监测仪器有大气微波辐射仪、激光雷达、全天空成像仪;温室气体监测仪器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及六氟化硫(SF6)在线监测分析仪。

    (二) 拓展城市生活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

    1、城市生活气象监测。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和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酸雨观测业务,至今已积累了超过20年的观测资料。进入新世纪后,我市又先后建设了8个紫外线监测站、8个酸雨观测站、20个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站和主城区主要花卉物候观测点。

    2、城市生活气象服务。为满足公众生活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部门从1997年开始发布人体舒适度指数。经不断深化,目前在开展的城市生活气象指数多达5大类40余种,基本涵盖生活起居、出行、人体健康和旅游休闲等各个方面,如:人体舒适度指数、16种疾病健康指数、晨练指数、西湖四季花卉观赏期预报、龙井茶采摘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中暑指数、霉变指数、登山指数、钓鱼指数、负氧离子指数、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森林火险、路面温度预报等等,深受市民游客欢迎。特别是西湖四季花卉观赏期预报等旅游气象服务项目推出后,我市游客流量明显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空气质量预报业务。杭州市气象局自1995年起开展空气质量周报服务。2001年起为满足公众需求,与杭州市环保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空气质量日预报服务。每天由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对空气质量进行会商,得出预报结果,并联合对公众发布第二天的空气质量预报。在此过程中,市气象局研制并不断改进空气质量预报方法,提高空气质量日常业务预报能力。

    (三) 开展雾霾等污染天气预警和研究

    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和公众关注度的提高,市气象局适时开展重度霾天气预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每月发布灰霾监测公报,每季度发布大气环境监测公报,提供杭州大气污染整治所需要的分析与服务、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保障服务等。市气象局10多年来,相继开展或参与了杭州蓝天工程研究、杭州大气污染控制及对策研究和杭州雾霾特征及成因研究等,2011年,组织由2位院士领衔和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全面地分析了杭州雾霾特征和成因,为我市雾霾防治献计献策。雾霾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近年来杭州霾天气增多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以前,杭州霾天气出现频次和日数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中度及重度霾天气时有发生;2005年以后,霾出现频次和日数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这说明杭州市不断加强大气污染整治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初见成效。

    2、大气成分变化是杭州霾日增加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分析,相同湿度条件下,随着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浓度的上升,大气能见度呈普遍下降的趋势。近年来,杭州大气中粗粒子浓度呈现降低趋势,细粒子浓度仍然相对较高,杭州霾日数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3、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是杭州霾日增加的重要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东亚季风减弱,加之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叠加,杭州城区气温持续上升,高相对湿度(大于80%)出现频率明显下降,小风频率明显增加,导致杭州轻雾日数减少,霾日增加。

    4、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是杭州霾较多的自然背景。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四个主要的霾多发区域之一,杭州霾日多于周边大中型城市,其原因是杭州背山而居,大气扩散条件弱于开阔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聚集在城市区域。城市下垫面粗糙度的增加减小了水平风力,进而影响了大气扩散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完善雾霾天气监测体系。加快完成萧山、余杭、富阳三地雾霾监测系统建设,并开展杭州雾霾天气自动化观测指标研究,实现雾霾天气人工观测向全自动观测平稳过渡。编制雾霾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和数据质量控制手册,建立较为完整的业务质量控制体系。

    2、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拟于7月15日开通网络业务专线,实现大气复合污染(雾霾温室气体)监测数据全面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为联合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机理研究、预报服务等业务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3、深化雾霾成因及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加强气象与环保、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以下垫面环境、扩散条件、城市热岛变化等对城市大气污染扩散条件的影响为重点的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扩散的关系研究和以细颗粒物(PM2.5)形成机理、生消规律、扩散条件为重点的新空气质量标准下的雾霾预警预报技术研究,为杭州大气污染整治和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新标准下的空气质量预报和霾天气预警奠定基础。

    4、深化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工作。会同发改、环保、农业、林业、能源等部门开展杭州温室气体监测方案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协同发改部门加快研究杭州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工作,积极推动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工程等。

    四、工作建议

    1、推动跨部门、跨学科的大气污染整治技术研究。大气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成因机理复杂,如污染物的成因(本地形成与外部输送)、污染源控制、扩散条件改善、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制度改变等,都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紧密合作才能取得成效。

    2、加快建立大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未雨绸缪、推动雾霾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建立重霾天气预警,部门与社会应急响应预案,积极应对重霾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3、积极推动杭州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杭州城市运行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推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加快杭州低碳城市建设有关工作。

 

作者: 编辑:徐洁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