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倡议公开征集“PM2.5治理金点子”,切实打造民生工程 |
2012年08月17日 18:16:56 星期五 杭州市政协 |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PM2.5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一、PM2.5测量现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日和年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75微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尽管杭州目前公布的监测点日均值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根据往年监测数据,杭州年均值情况并不乐观。这几年,“天堂”杭州的PM2.5年均值都未达标 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1日,西湖景区的PM2.5日均值为53微克/立方米,分指数73;朝晖五区的数据为51微克/立方米,分指数为70;华家池的数据为60微克/立方米,分指数82。 二、建议 测哪里、怎么测、如何治,制定科学监测体系“对症下药”,监测报告出台应事实求是,既不美化,也不夸大;建议向全球发出倡议,征集PM2.5合理化建设,向发达国家学习,切实打造民生工程。 首先,监测点要科学选址,监测结果报告出台应事实求是,既不美化,也不夸大,专家评论建议署名。监测点能否取信于民,关键在于测量结果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关是否贴近。科学监测是科学治理的基础,监测点选择也应该最真实反映城市总体空气质量。有些城市选择公园、绿地等偏生态的地方作为监测点,难免会引起公众怀疑。尽管有专家指出,颗粒越细不同监测点数据差就越小,PM2.5是极细微颗粒,在城市空气中实际上分布比较均匀,即使设在公园里也与住宅区差异不大。但是从如何让百姓接受监测点的代表性出发,建议PM2.5监测点选址应该科学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 据悉,下半年,杭州市区共有7个PM2.5监测点,分别在朝晖、下沙、杭钢、卧龙桥、西溪湿地、浙江农大和云栖景区。另外,在余杭和萧山还有两个PM2.5监测点。考虑到滨江区系杭州今年新兴住宅密集区,且配有工业园区,建议增加滨江区域监测点。 其次,合理控制污染源。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据了解,近年来杭州机动车每年以20万辆的速度迅速增长,对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统计显示,有25%~35%的PM2.5来自机动车尾气。建议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 再者,倡议设立全市公开征集“PM2.5治理金点子”。建议向全球发出倡议,征集合理治理PM2.5的方案;认真研究学习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经验,结合国情,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切实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安全美丽的生活家园。 |
作者: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