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改善大气环境 网络问政>>党委政府工作>>

宣战PM2.5 杭钢半山电厂炼油厂中策橡胶都要启动搬迁

2012年08月23日 07:07:00 星期四  都市快报

若按新国标 浙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不合格

已对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浙江全境宣战PM2.5

《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勾勒浙江未来3年对付PM2.5污染的路径图。省政府指出,防治大气复合污染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抓手,实现第十三次省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防治大气复合污染。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七座城市测量并公布PM2.5浓度已有半年,经多方征求意见,《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日前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意味着浙江境内城乡全面向以PM2.5、灰霾为代表的空气复合污染宣战。

未来3年间,浙江将举全省之力“着力缓解细颗粒物(PM2.5)污染及灰霾问题”。

省环保厅指出,浙江人口密度大、车辆多、经济总量大,许多城市地处丘陵地带,大气扩散条件差,常年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客观上要求我省要采取比其他省市更加有力的措施。”

浙江现在的空气质量到底怎么样?

空气中二氧化硫PM10等老污染物在变少

一边是节约能源,一边又减少工厂的废气排放,浙江坚持节能减排多年后,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传统指标总体稳中趋好,2007年成为趋向改善的拐点。

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多年里,浙江空气中两大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PM10,PM10主要来自于扬尘,煤炭中多多少少含硫,二氧化硫是煤炭燃烧的产物,PM10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二氧化硫是刺激性有毒气体,并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近年来,在城市里道路、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被严管,用煤炭作为燃料的家庭、餐馆和工厂在一天天减少,两大污染物浓度因此得到控制。

2011年,浙江县级以上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即空气质量“良”)比率为92.8%。总体而言,浙江县级城市空气质量好于设区市,浙中北地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如今,浙江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污染下降,二氧化氮污染上升,已与二氧化硫相接近,因汽车尾气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省环保厅据此认为:浙江城市空气从煤烟型污染逐渐过渡到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

灰霾成空气大敌

浙江自1960年开始灰霾观测以来,灰霾现象总体呈增加趋势。

监测之初,浙江平均每年出现灰霾天气的日子不到10天,“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涨到20天左右,“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达近60天。

省环保厅说,浙江灰霾天数2000年后出现跳跃式猛增,“十一五”期间霾日数较高城市集中在环杭州湾及金衢盆地,最严重的城市每年有160个灰霾天,接近半年。


若按新国标 浙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不合格

国务院不久前发布的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拟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新标准对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标准更高,最大的亮点在于新增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指标。

对照新标准,2011年浙江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PM10、SO2、NO2三项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有19个,仅占城市总数的1/3左右,达标城市比例较执行现行标准下降65.3%。

超标城市的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二氧化氮。去年,浙江并未正式监测并公布PM2.5和臭氧,不过省环保厅透露,从实验性监测数据来看,“PM2.5、臭氧情况也比较严峻”。PM2.5、光化学烟雾导致的灰霾已是浙江夏季常见的大气污染。

已对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省环保厅评价浙江空气现状时说:

总体上,浙江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复合污染转化,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相结合,污染物之间相互耦合(即污染物之间相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的特征,表现为大气氧化能力不断增强,高浓度细粒子使大气能见度下降,导致区域灰霾污染,部分地区还频繁出现光化学烟雾和高浓度臭氧污染现象,已经对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省内杭州、宁波等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属中游,PM2.5浓度较北京、上海稍低,与南京相当,较广州、厦门稍高,每年的灰霾天数和南京差不多,比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都多。

PM2.5和灰霾因何而来?

省环保厅认为,以杭州为例,如今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城市空气污染物扩散状况不好,污染难及时消除,另一方面,“关键还是因为浙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比较滞后,基础还比较薄弱”。七大人为原因导致浙江空气的污染现状。

清洁能源用得少

烧煤量一年高过一年

浙江人用能依然主打高污染的煤炭,2010年,浙江使用的清洁能源仅占能源总消耗量的12.2%。浙江天然气供应量为31.81亿立方米,还不及北京68.1亿立方米、广东72亿立方米的一半。

2006年到2010年,煤炭在浙江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降反升,煤炭消费量从2005年的770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3950万吨,接近翻番。只要烧煤,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就难以避免。


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浙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部企业数量的5%。浙江的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突出。

电力、冶金、石化、印染、建材等重污染行业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及金衢盆地。电厂、水泥行业的烟囱中去除二氧化氮的进度较之北京、广州等地相对滞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汽车保有量10年涨10倍

目前,浙江机动车保有量近1200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650万辆,10年间增长了近10倍。与此同时,浙江的公交体系建设、高污染车淘汰、油品质量提升、油气回收治理等方面与北京、广州还有较大差距。

因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滞后,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而汽车拥堵时的尾气排放量是通畅时的数倍;

浙江尾气高排放的黄标车有近60万辆,目前仅淘汰10%不到;

油品方面,北京、上海、广东珠三角已实现国Ⅳ标准油的供应,江苏也已启动国Ⅳ标准油的供应,但浙江车用汽油还是国Ⅲ标准,车用柴油还是国Ⅱ标准;

加油站、油罐车、油库会向空气中挥发有害气体,因此需加装油气回收设施,北京、上海、广东珠三角等地2008年、2010年前就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浙江还有1000多座加油站、24座油库、近200辆油罐车未进行治理。

有机废气一年排放百万吨

浙江每年有机废气排放总量112.67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98.1万吨,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为金属制品涂装、化学药品原药制造、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建筑装饰、皮革、毛皮、羽毛(绒)制造、纺织印染。而这些行业的有机废气收集难、处理难、监测难的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服务业有机废气污染也不可忽视,餐饮油烟治理也不甚理想,服装干洗业的有机废气治理未有效展开。

烧秸秆

每年引发5-10天高污染

全省工业及民用炉、窑有4.6万个,其中5000多家企业的锅炉安装了除尘设施,许多城乡接合部的小锅炉的烟气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

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不到位,仅杭州开展了绿色工地创建,大部分地区扬尘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路面保洁覆盖比率不高,或主要以人工清扫为主,产生的二次扬尘量巨大。

每年5-6月,浙江平原地区大量燃烧秸秆,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会形成长达5-10天的高污染。


还有很多空气污染来自外省市

长三角各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几乎已连成一片,因大气不停在流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卫星遥感图片显示,我省浙北、浙东、浙中区域已经初步形成连片的灰霾区,逐渐超越了城乡的界线,并且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灰霾连成一片,形势日渐严峻。

污染防治和北上广有差距

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相比,浙江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监测队伍建设滞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其中,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大部分空缺,大气违法取证难、定责难、执法难。

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也不够,至今,我们对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成分及机理还不甚明了。大气污染物收集难、处理难、监测难的技术瓶颈还未突破。企业偷排漏排、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为企业设环保高门槛

搬迁城区污染企业

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高污染项目落户浙江。

环杭州湾地区禁止新、改、扩建除“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

所有城市市区及近郊禁止新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建材、焦化、有色、石化、化工等高污染项目。

所有城市建成区、具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条件或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包括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高污染燃料主要包括燃煤、重油、渣油、可燃废物及直接燃用的非压缩成型物质)。

县以上城市加快“腾笼换鸟”,将城区内已建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启动实施杭钢、半山电厂、杭州炼油厂、中策橡胶厂等市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搬迁和关停工作。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2012年全面启动城区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工作,设区城市到2014年、县以上城市到2015年基本完成城区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工作。”

3年后

天然气管道覆盖全省主要城市

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加快液化天然气引进工程。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城市的天然气管网。

未来3年间,天然气、太阳能、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15%以上。

限制使用含硫量高、粉尘量高的煤炭,未配套高效脱硫、除尘设施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禁止燃烧含硫量超过0.6%、灰分超过15%的煤炭。


每小时烧6吨以下煤炭的小锅炉

全淘汰

环杭州湾地区淘汰全部每小时烧煤1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省淘汰全部每小时6吨以下燃煤锅炉。弥补淘汰小锅炉的空缺,全省开发区到2013年、工业园区到2015年基本实现集中供热。

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及生产、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淘汰火电、钢铁、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行业落后产能,关闭石灰窑土窑等采石企业,淘汰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的小化工企业,淘汰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

到今年底,全面淘汰窑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2014年底前,全面淘汰90平方米及以下烧结机等落后冶金生产设备。

烟囱里少排硫少排硝

2012年底前,杭钢、宁钢、衢州元立钢铁公司等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并投运,焦化企业完成焦炉改造,同步建设废气除尘、脱硫等设施。

2014年底前,镇海炼化催化裂化装置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规模以上建筑陶瓷窑、浮法玻璃生产线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到2015年可去除烟囱内60%的硫化物。

今年底之前,杭州市、宁波市完成的热电厂脱硫工程全部建成,明年底前环杭州湾地区完成热电脱硫工程建设,2014年底前全省基本完成热电脱硫工程建设。

到2015年,全省现役35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率、脱硫设施投运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意味着锅炉大烟囱里90%以上的硫化物将不再排入天空。

现在仍在服役的烧煤的发电机组确保脱硫设施高效运行后,将开展烟气脱硝治理或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经脱硝治理后,电厂烟囱里排放的大多数二氧化氮将被阻截。

3年内所有设区市

拥有公共自行车网络

公交优先战略未来3年内将被推出:不断增加公共汽车专用道,加快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污染。

加快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更新换代速度,鼓励尾气排放少的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投入营运市场。

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在全省各地普及公共自行车,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等设区城市到2013年,温州、金华、台州等设区城市到2014年,衢州、舟山、丽水等设区城市到2015年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络。


全省新车及转入我省二手车注册登记将实行新的门槛:汽油车自2011年7月1日起、柴油车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Ⅳ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车辆将无法在浙江登记上牌。

禁止尾气排放量大的“黄标车”进入城市核心区域,2012年底前,全省县以上城市主城区全面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每年淘汰“黄标车”不低于15万辆,2015年底前淘汰全部近60万辆“黄标车”。

2013年6月底前,全省全面供应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汽油、车用柴油。

治理11个行业的有机废气

全面治理石油炼制、化工、医药、农药、印刷、家具(玩具)制造、制鞋、喷漆、涂料、塑料、橡胶以及合成革等11个重点行业的有机废气,提高企业装备和治污水平。

有机废气在生产全过程中要全封闭,严控“跑冒滴漏”。2013年制订特征污染物检测排放地方标准,开始检测有机废气的排放量,2015年底前全省11个有机废气排放重点行业治理完成。

治理餐饮、干洗、加油站等城市服务行业所产生的有机废气,在城市市区内餐饮业、干洗业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处理装置,确保油烟和有机废气达标排放。

环杭州湾地区在2013年底前、设区市在2014年底前、县以上城市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餐饮业、干洗业有机废气整治。

今年底之前,全省加油站、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完成,消灭油品中挥发出的大部分有机气体。

把所有工地变成绿色工地

以电力、水泥、钢铁、玻璃、陶瓷、砖瓦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工厂除尘技术的升级消灭粉尘。电力、钢铁、玻璃、陶瓷、砖瓦等行业,环杭州湾地区实施行业特别排放标准,未达标的2013年底前完成升级改造;其他地区实施一般限值,未达标的2015年底前完成升级改造。

在每个县市设立“烟尘控制区”,禁止“烟尘控制区”内各类炉窑灶冒黑烟。

2012年底前,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全面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015年底前,全省4.6万个工业及民用炉窑全面完成治理。

把全省的工地变成绿色工地,用围墙遮蔽各个施工工地: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

到2015年,浙江45%以上的县以上城市道路使用机械化清扫。

3年后,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全省完成新造林260万亩,浙江大地61%的土地被森林覆盖。

如今,多数秸秆没被利用,白白占用田地,农民只得焚烧污染空气,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的格局,八成以上的秸秆被综合利用,不再焚烧。

治理矿石开采、存储、装卸、运输全过程中的污染,确保粉尘达标排放。对于废弃矿山,要搞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3年后,九成以上的废弃矿山治理完毕。

作者:记者 王中亮 编辑:郑海云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