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改善大气环境 网络问政>>焦点三 调研成果>>

萧山区政协城建交通资源环境委员会:萧山区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2年08月24日 17:18:05 星期五  

    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萧山区常住人口151.13万, 外来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04万。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1446.78亿元,工业总产值5025.35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的大气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从区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50%以上的环境信访为废气污染投诉。改善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是我区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保障。

    一、近年来萧山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

    据《杭州市大气环境整治第七阶段(灰霾天气专项整治)实施(2010~2012)》的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切实加大了工业废气和三产服务行业废气污染防治力度,着力控制建筑工作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启动实施了机动车尾气气污染监管,进一步完善了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开展了灰霾天气治理的相关课题调研,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强势推进燃煤炉窑废气治理。“十一五”以来,我区大力开展了对燃煤炉窑烟气脱硫除尘工程建设。共投入近6亿元,完成了55台锅炉,146台4吨以上燃煤锅炉的布袋除尘器和170套湿法、半干法、双碱法脱硫装置,把烟尘排放标准从200mg/L提高到50mg/L,SO2排放标准从400mg/L提高到100mg/L,每年减少烟尘排放8235吨,SO2减少排放16471吨,为提高大气优良天数、降低酸雨频次和PM10污染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大力开展禁燃区范围内煤改气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近年来,我区在城区四个街道,市北开发区、桥南区块、江东和临江工业园区加大煤改气工程建设力度,实施煤改气工程20余项,减少燃煤锅炉31台。同时依托开发区热电厂、萧山电厂和垃圾焚烧电厂的余热蒸气,扩大供汽范围,关停了雪花啤酒自备锅炉,拆除了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20多台,有效缓解了燃煤烟气和烟尘对城区、临浦镇等地的大气污染。

    (三)深入整治有机废气污染。一是完成全区57家印染企业定型机废气收集、治理。在二轮“811”整治和巩固提升活动中,全区57家印染企业投入近亿元,建成定型机废气捕集、回收、处理设备180台套,回收、处理定型机废气油脂800多吨/年。二是开展加油站、油罐车废气回收治理。全部完成121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同时,切实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2011后检测机动车尾气17.5万辆,核发绿色环保标志14.4万个,黄色标志2649个。三是开展干洗行业有机废气的治理,去年中,开展对全区8家干洗企业有机废气的污染治理,完成治理任务。

    (四)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2011年,区政府组织环保、建设、交通、城管等部门和地铁办,联合开展了建筑扬尘和道路交通扬尘的治理,特别是湘湖二期工程和地铁、高铁等建设工程量大、时间紧,建设、交通、城管联合执法,昼夜清扫和洒水,把扬尘污染降至最低程度。城区的地铁、建设工地扬尘比往年有较大的改善。

    (五)加强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针对群众反响较大的临江工业区、戴村工业区块、红山农场和城区周边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从重点企业的治理为抓手,强化点源治理,督促浙晨橡胶、吉华化工、富丽达纤维、海尔希添加剂等生产企业以最高的标准改造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目前上述企业基本完成治理任务,并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管理,有效减轻了污染程度。

    二、萧山区大气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

    (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群众意见较大。2011年我区全年合计优良天数为311天,优良率为85.2%,API均值为72,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2010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减少5天,优良天数率减少2.1个百分点。我区SO2、NO2、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0.062mg/m3、0.070mg/m3、0.094mg/m3,与2010年同期相比,SO2升高0.025mg/m3,上升幅度达67.6%;NO2升高0.016mg/m3,上升幅度达29.6%;PM10降低0.002mg/m3,下降幅度达2.08%。萧山区降尘平均浓度为8.18吨/平方公里•月,未达到省控标准要求,且比去年同期上升2.54吨/平方公里•月,上升幅度达到45.0%。从环境信访统计数据看,投诉过半集中在大气污染方面,群众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大气污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

    (二)综合性污染治理难度较大。与经济发展初期相比,我区的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对人体危害更严重,污染治理难度也更大。大气污染源种类多、范围广,除了工业燃煤废气、工地建筑扬尘等原因外,秸秆焚烧、饮食服务业油烟、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使机动车排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大。至2011年底,我区机动车保有量46.82万辆,新增机动车4.43万辆,相当于每天增加新机动车167辆。机动车飞速增长,加上道路拥堵,带来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排放量的大幅上升,这是形成我区目前PM10高浓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灰霾治理任重道远。虽然我区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空气优级良天数,但空气能见度水平较低,天看起来还是灰蒙蒙的。2011年,我区灰霾天数达到104天,仅低于杭州市区159天,在所有区县中位列第二。灰霾治理是一项系统的环保工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灰霾现象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成果,灰霾污染中重要的PM2.5指标作为日常监测指标也处于探索阶段。灰霾天气较多已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PM2.5的监测治理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萧山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我区大气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区围绕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心,紧紧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以污染减排和迎创模复检为抓手,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工作。

    (一)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必要条件和刚性指标,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并将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指标纳入环评指标体系。严格有效控制新项目污染增量,加强热电、水泥、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高煤耗项目的准入管理,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二)继续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燃煤电厂及水泥熟料厂脱硝工程。重点开展电力、热电、水泥等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及水泥新型干法回转窑的降氮脱硝改造工程。二是巩固“十一五”脱硫工程成果。重点做好结构减排,以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改造等方式进行替代燃煤锅炉。

    (三)重点推进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提高机动车准入标准,加大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第四阶段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淘汰高污染机动车,特别是加大重型柴油车的淘汰力度,出台相关激励和补偿政策。二是加强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及监察力度。加大对机动车排气的道路抽检、停放地抽检,完善冒黑烟举报制度。三是加强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及限行措施。继续对在用机动车核发环保合格标志,营运车辆和市政公用事业用车必须持有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四)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一是针对群众反响较大的工业园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升园区企业的监管水平,切实减少区域环境信访投诉量。二是在城区及周边开展“煤改气”工程,集中供热工程等。

    (五)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要求,逐步淘汰钢铁、建材、机械、热电、造纸和纺织等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新一批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名单。

    (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特别是确保已建成的脱硫设施及其他废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部门联手继续共同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及建筑工地泥浆倾倒治理攻坚行动。开展以建筑工地、拆迁场地、道路施工工地、工程车辆等为重点的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实行协调、督察、考评、报告四项制度,按照施工文明、运输密闭、物料覆盖、净车出场等要求,进行集中整治。

    四、建议

    萧山作为杭州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全区的工业产值占到杭州的1/2左右,当前随着大江东区域的开发建设,企业数量和规模还在扩大,人口不断集聚,今后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完善萧山与主城区之间的公交体系。当前地铁1号线即将于今年开通,由于1号出口距离萧山市区较远,对缓解萧山与主城区的交通压力作用不大,而地铁2号线规划中要到2018年才能开通,随着钱江世纪城、临江、江东等开发建设,萧山与主城区的公交体系还非常滞后,建立完善的公交体系,减少私车使用,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是加大对萧山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当前随着杭州主城区的“退二进三”工作的实施,原有主城区的一些企业正在向萧山、余杭等周边区域集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区的压力,但大气污染的辐射面很广,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依然很大。然而大气污染防治投入资金大,需要市里继续给与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预警体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采取联防联控,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当前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监测系统,我区目前监测站点还比较少,我区只有三个,且都集中在城区,而萧山区域面积大,希望市里能给与更多的站点布局考虑,能更客观地反映我区的环境质量,同时需要市里给与更多的技术支持。

作者: 编辑:徐洁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