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军:交通运输行业对PM2.5的影响及其对策 |
2012年08月24日 17:22:17 星期五 杭州市政协 |
摘要: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对PM2.5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机构改革以后,交通运输部门增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职能,而PM2.5问题正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命题,是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对PM2.5的影响因素及有关问题。然后提出了控制PM2.5问题的对策。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意见,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交通对PM2.5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有关问题 1.1影响的主要因素 1.1.1交通运输工具消耗能源导致大气污染 据了解,2006年欧盟国家9.923亿吨CO2当量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来自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在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中占19%,仅次于能源产业31%。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25%左右。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的交通行业,交通运输工具对化生能源的依赖始终没有减少,包括道路运输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水路运输船舶能耗排放两大方面。截止目前,市区共有营运性客车19888辆(出租车8873辆,公交车7413辆,班线旅游车3602辆)、货车47723辆,船舶6612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成分复杂,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烟颗粒、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车船能源使用技术水平和使用强度是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1.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扬尘污染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建设阶段与建成阶段。建设期间,大量的土地裸露,并且由于车辆的运输与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地面扬尘是主要影响因素。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机动车辆往复行驶,排放废气,道路成为对市区大气环境影响的线污染源。目前,在主城区市交通运输局承办的项目不多,因此市区的扬尘问题没有直接责任,扬尘治理交通的重点是国省道、农村公路等。 1.2杭州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特点 近年,杭州市全社会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的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量。尽管难以获取近年来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但是根据交通运输行业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总量的发展趋势分析判断,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 2011年杭州市交通运输行业(不含私人交通)能源消耗总量为183万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为388.4万吨。其中交通行业影响市区大气环境以市区营运车辆排放为主。 1.2.1市区客运车辆能耗以汽柴油为主 杭州市城市公共汽电车燃料消耗主要类型为柴油、汽油、天然气、电。2011年城市公共电汽车消耗柴油13.17万吨、汽油0.16万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以电和天然气为主,主要有油电混合动力车、电车、天然气车等,2011年消耗电453.8万千瓦时、天然气483.21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电车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耗量为1.41吨标准煤/万人次。 出租汽车燃料消耗以汽油为主,以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为辅(2011年杭州市投入200辆纯电动出租车)。2011年城市出租汽电车共消耗汽油11.51万吨、电能80.94万千瓦时、柴油0.88万吨、液化石油气0.21万吨。 1.2.2全市公路运输能耗以柴油为主 近年来,杭州市公路客货运输燃料消耗呈快速增长态势,燃料消耗总量从2005年的52.4万吨标准煤,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25.6万吨标准煤;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则呈下降趋势。燃料消耗类型为汽油和柴油,以柴油为主。2011年公路客运燃料消耗总量折合达到24.3万吨标准煤,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为16.48千克标准煤/千人公里。公路货运燃料消耗总量折合达到101.3万吨标准煤,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为4.54千克标准煤/百吨公里。 2011年杭州市公路客货运输CO2年排放量达到267.0万吨,相对于2005年的100.9万吨增长了165%。公路客、货运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量分别为35.40千克/千人公里和9.64千克/百吨公里。 1.2.3全市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逐年下降 杭州市营业性船舶燃料消耗以柴油为主,近年来,船舶燃料消耗总量呈波动状态,2006和2010年两年均较上年有所增长,2006~2009年燃料消耗总量呈减少趋势。营业性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燃料消耗量从2005年的8.67千克标准煤/千吨公里下降到2011年的6.9千克标准煤/千吨公里 ,下降20.4%。营业性客船单位运输周转量燃料消耗量则呈波动状态。 1.2.4全市港口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 杭州港口能源消耗以柴油和电力为主,近年来杭州对港口设施进行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电气化改造,电力已经成为杭州港口的主要能源。2009~2011年,伴随着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杭州港口能源消耗总量和电力消耗总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港口消耗柴油折合标准煤约为1.6万吨标准煤,电力消耗约为3900万千瓦时,能耗总量比上年增加了12%。2011年港口单位吞吐量能源消耗为1.80吨标准煤/万吨。 1.3能耗要求及碳排放预测 结合现状与趋势并采用一定的预测模型,至2014年杭州市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90.1万吨标准煤,CO2排放总量为399.9万吨。其中公路客、货运能源消耗以柴油为主,消耗量分别为23.9万吨标准煤、104.8万吨标准煤;港口、船舶能源消耗以柴油和电力为主,消耗量分别为1.8万吨标准煤、18.1万吨标准煤;城市公交车、出租车能源消耗以柴油和汽油为主,消耗量分别为22.8万吨标准煤、18.8万吨标准煤。 1.4面临的有关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4.1组织建设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此项职能由局科技教育处承担,人员相对缺乏。我局正在积极争取市编办的支持,希望能够成立科技节能减排推广应用中心,具体负责推动此项重要工作。另外我局下属单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1.4.2能力建设重视不足。城市交通两难问题,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要进一步加强对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统计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认识信息化项目对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 1.4.3引导企业缺乏手段。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前在全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理念,低碳需求不主动。目前我局初步建立了企业能耗统计平台,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缺乏一定的积极性,难以主动、准确、及时的报送相关数据。交通运输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发挥企业的积极性,需要政府有资金或者政策的引导。 1.4.4解决城市交通污染仍需要思维创新。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绿道的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多层次服务水平。交通信息化全方位实践智慧杭州、智慧交通。 2控制PM2.5问题的对策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杭州市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以交通清洁化为发展方向,以绿色交通出行为行为特征,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重点在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交通物流系统、信息技术工程、交通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强化交通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并开展示范工作,通过示范带动一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进杭州交通节能减排体系建设。 2.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足行业、统筹发展。正确认识交通运输业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统筹杭州市交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统筹杭州市公、铁、水、航的布局、建设和发展,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统筹的“立体交通节能减排路径”,推进交通发展方式转型。 二是坚持科技支撑、政策保障。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性和指导性作用,推广使用新能源、新光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新技术,促进理念、政策、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立足于杭州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结合国家、省、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部署,科学合理地设计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发展阶段,积极稳妥推进低碳交通进程。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政策引导作用,广泛调动企业节能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的交通节能减排推进行动,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促进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选择。 2.3目标愿景 到2014年,综合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效率明显提高,运输装更加节能,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比重明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更加清洁,交通物流业发展成熟,交通信息化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交通运输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特征初步显现,为杭州市完成“十二五”时期内单位GDP能耗目标作贡献。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综合运输体系更加完善。二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三是运输装备能效不断提高。四是低碳交通物流业发展稳步推进。五是信息化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六是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2.4控制方法(重点领域) 2.4.1加强交通扬尘监管力度。交通系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如《浙江省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噪声、振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止或者减轻施工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善、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 2.4.2大力发展“五位一体”绿色公交。发展公共交通是减少市区、特别是市中心的车流量,是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最为节能,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乘坐小汽车出行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平均每人每年要多产生4.1 kg的氮氢化合物、28.6 kg 的一氧化碳和2.3 kg 的氮氧化合物。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目前杭州城区公共自行车已投放6.5万辆,设置了2674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011年全年租用量8700余万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地铁一号线也即将在今年10月投入运行,必将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等起到积极作用。水上巴士目前已经开通了8条航线,下一步将继续新开辟线路,完善与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无缝衔接。 2.4.3推行替代燃料。用电力、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气体作为燃料来代替汽油、柴油。由于气体燃料含硫、氮等杂质少,燃烧充分,可显著减少汽车污染物的排放。而且燃料系统是封闭的,不存在燃料蒸发现象。电力公交车完全没有尾气污染,同时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基本实现了环境“零污染”等。所以,这就需要积极发展推广电动车、清洁能源车、环保绿色汽车及配套充电站、加气站建设,特别需要在私人领域大力推广使用电动车。 2.4.4推进交通大物流。统筹各项交通物流发展规划,注重实际,加强衔接;抓项目,加快建成和完善一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和城市交通体系,不断优化交通格局,促进效能最大化;加强农村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充分依托京杭运河、钱塘江等水运资源,加强航道、码头建设,推进水运物流;科学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提高运输组织水平,推广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方式,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2.4.5加强交通智慧化。完善并扩充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使用率,保持ETC车道及用户稳步增长;推进浙江省船舶综合服务系统实时应用,逐步与水上巴士的信息化运营手段对接,实现水路客货运输的高效、便捷、低碳发展。 2.5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关于节能、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建设低碳交通城市的配套科技、资金、税收等政策和措施。对技术较成熟先进、投资密度较大、节能减碳作用明显的项目,加大优惠政策的引导力度;对技术欠成熟、前期投资大、节能减碳作用显著的项目,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二是注重部门联动与协作。杭州低碳交通发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涉及发改委、经贸委、建委、科技局、交通局等多个管理部门;从交通系统内部来看又涉及港航管理局、公路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动车服务管理局和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因此,既需要与相关行业做好协调工作,也需要交通运输行业内部加强协调与配合,才能确保试点目标的实现。 三是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交通运输企业是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力量。工商企业的运输方式选择是影响交通清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工商企业选择低碳节能的运输方式。行业主管部门要鼓励运输企业主动选择节能经济的运输方式、节能和新能源、替代能源车辆和船舶,鼓励港口企业主动进行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鼓励交通建设企业节约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循环材料,通过企业的主动参与促进交通行业节能减碳工作的推进。公众的出行方式选择对交通清洁化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低碳交通应选取适当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使其在参与过程中深入对低碳交通的了解,并主动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同时公众参与亦有利于交通行业试点项目的完善和改进。 四是加强低碳交通的宣传。通过《交通旅游导报》、交通网站等行业媒体,宣传推广交通运输行业节能低碳发展的先进经验,倡导低碳交通理念和低碳消费。通过开展低碳讲座、绿色驾培维修培训班、汽车节油大赛及专题大讲堂等形式报道行业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动态,全面推广节能驾驶操作经验和节能产品技术,营造良好氛围指导各领域的从业人员科学降碳,引导公众出行选择清洁化出行方式,并形成自觉减少碳排放的工作行为和出行选择。 3下一步工作意见 从交通转型发展出发,抓好有机结合,以两个国家级试点为抓手,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同时努力争取加入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管理试点,开创工作新局面。 3.1强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我局将坚持以杭州交通清洁化实施方案为抓手,紧扣交通行业有关“深化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完善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2扩大原有试点范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管理试点工作,对试点城市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推动试点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形成规模效应。现行试点重点在城区,关注焦点是主城区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对县市区的低碳交通辐射有限。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对县市区开展综合试点,打造一批符合中小城镇出行特色的低碳交通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港口等,把低碳交通延伸到社会最基层。 3.3加强低碳交通能力建设。通过强化能力建设,完成全社会交通能耗排放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形成杭州模式的全社会低碳交通文化。 3.4加强低碳交通杭州模式的推广。通过一年多的试点以来,杭州交通在某些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根据交通运输部“先行先试”的要求,抓好杭州模式的推广应用,从而为整个交通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3.5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2013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梳理储备工作,积极争取省市配套政策,争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
作者: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