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雾霾天笼罩—建设美丽杭州我们该做什么>水体治理>

我市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成效显著

2012年12月04日 10:53:05 星期二  杭州日报

市民在试用节水器具

居民小区节水是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自实施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城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区两级城管部门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在社会上 产生积极而良好的影响。

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是节水型城市创建的序曲,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麦苗社区制定了社区节水工作责任制,借用网格服务人员的力量对辖区实行动态信息收集、管理整治,及时发现解决社区公共设施及居民家中自来水出现的“跑、冒、滴、漏”等现象。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对小区内的居民进行用水情况调查,以前很多居民家庭中的马桶没有节水配件,冲水不区分大、小便。安装节水配件之后,小便冲水只要2-3升,大便冲水仅需5-6升,1户三口之家一年能节约10吨水。累计帮助社区内200多户居民免费更换了水龙头和马桶的相关配件,把好了这两大居民用水环节。如今麦苗社区居民家庭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了100%。小区居民还经常在一起交流节水经验,创新实用的节水方法。家住麦苗社区19幢2单元302室的张金声拿着水费单高兴地说:“现在的水费明显比原来少了,都是节水的功劳。”在麦苗社区像张金声一样通过科学节水节约用水量的居民还有很多。一水多用成为居民自觉行为……这是麦苗社区自创建节水型社区以来的一份“成绩单”。

城市芯宇小区在节水型小区创建活动中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小区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小区节水管理员岗位职责,制定了公共部位、供水系统的巡检、报修、维护保养制度,确保公共部位、供水系统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利用小区内电子公告牌、宣传栏、横幅、撑牌和每个门幢内的告示栏,向住户进行创建节水型小区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并在公共部位张贴了节水标志,提高业主节约用水的意识。该小区在建成时就设计了雨水回收系统,即通过专门设计的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估算屋面、道路等不透水表面及水景等约占69.4%,面积约为44574平方米。根据气象资料,杭州市年均降雨量约为950mm-1677mm,年均总降雨天数为148天,按每次(以天计)弃流量为2mm的降雨量,一般按年均可收集雨水量的75%计算实际收集量,即实际收集量约为21841-46167立方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计算,城市芯宇日最高绿化景观用水量为68立方米/天,一年以360天计算,则年最高用水量为24480 立方米/年,所以一年收集的雨水量基本能够满足绿化和景观用水的要求。

为顺利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工作,市城管委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市节水办)在今年4月下发《关于开展杭州市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杭城管委〔2012〕101号)文件。文件明确了今年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将试行新标准,新标准包括节水管理、节水宣传、设施建设、技术指标、鼓励指标5大类15项具体指标。重点考核居民小区节水管理是否规范、节水宣传是否到位、用水设施是否符合节水要求,以及节水器具普及率、人均月用水量、用水器具漏水率、居民生活用水户表率等重要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并鼓励居民小区建设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回用设施。

同时,市城管委公用中心随后召集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区五个城管局召开了创建试点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范围、标准、步骤及工作要求。结合全国节水宣传周,市城管委公用中心(市节水办)在杭州市江干区红梅社区中心广场举办了全国节水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创建杭州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试点工作动员会。各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街道、社区代表参加了活动。7月19日,市城管委公用中心(市节水办)又对试点小区进行了创建工作培训,详细讲解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验收标准及流程,明确创建台账要求。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22家,其中3家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同时,今年5家试点小区目前正在检查验收中。

冬天使用燃气要注意,切莫麻痹大意

用气安全“小贴士” 大家要牢记在心

近期,杭城气温急转直下,燃气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需要提醒市民的是,燃气很危险,如果使用不当,麻痹大意,极易造成漏气、一氧化碳中毒等安 全隐患,甚至威胁到生命。

为了提高大家的燃气安全意识,上周六上午,由市城管委公用事业监管中心、行政执法直属大队和市燃气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市燃气行业协会、四季青街道、百江液化气有限公司协办,在四季青街道钱江苑社区,开展了“城管开放日——安全用气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燃气安全宣传,对市民提供安全用气知识义务教育,宣传贯彻《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提高市民安全用气的基本技能和常识,树立“安全用气,利己利人”的观念。号召、鼓励燃气经营企业开展多种途径的安全宣传服务,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树立“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安全生产观念。

在此次现场宣传活动中,还推出了燃气器具现场检修、现场开通管道燃气、免费分发《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安全用气手册、咨询、投诉等一系列活动。

那么,居民如何安全使用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呢?市城管委公用事业监管中心的专家给大家罗列了一长串用气安全“小贴士”。

居民用气安全“小贴士”

使用管道燃气“十不准”

不准一个厨房使用两种火源,特别是使用管道气的用户,厨房内严禁使用煤炉和瓶装燃气;

不准在厨房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谨防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不准在燃气设施上拴绑绳索,吊挂物品;

不准燃气用户擅自增添、拆迁、改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

不准占压、覆盖、包覆燃气管道设施;

不准将有燃气管道、燃气器具的房间改为卧室、客厅和卫生间;

不准将燃气管道、阀门、燃气具等燃气设施密封或暗设安装,尤其不能安装在墙壁内、吊顶柜内等;

不准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毁坏、拆除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不准非法使用燃气设施和盗用、转供燃气;

不准擅自开启或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公共阀门。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要“注意”

1、家庭配置液化气钢瓶、灶具、减压阀、橡皮软管等,必须在合法燃气经营站点购买符合要求产品。

2、更换液化气钢瓶时,应按顺序先检查减压阀密封橡皮垫是否完好无损,再接上减压阀,并检查橡胶软管有否老化,然后连接灶具,再打开钢瓶角阀。

3、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照看,防止汤水沸溢,浇灭火焰,使液化气泄出,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不准自行调节减压阀,要经常注意和教育小孩不要玩弄钢瓶角阀和灶具开关。

5、如果在室内突然闻到一股“臭味”,这说明液化气有泄漏现象。可用肥皂水涂抹各连接处,不要用明火查漏。

6、发现漏气,要立即关阀,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严禁一切火种进入室内并禁止开、关一切电器产品,迅速撤离现场。

7、液化气钢瓶在搬运途中要轻装、轻放,不得在地上滚动、冲撞。

8、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

9、厨房内使用液化气,不得同时使用其他灶火。

10、卧室内严禁放置液化气钢瓶和使用灶具。

11、因橡皮软管脱落或老化开裂而漏气引起燃烧时,应立即关掉阀门,切断气源,火就会熄灭。

12、一旦阀门漏气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对准起火处根部喷射,或用湿棉被、毛毯等覆盖。或灭后立即用湿毛巾裹手关闭阀门。

13、要经常检查液化气灶具等各部位是否正常。

14、液化气使用后,应及时关闭灶具开关。

红旗河清淤疏浚

贴沙河

河道管理 让水更净

近年来,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亲水“宜居城市”和“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河道工作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科学创新,敢为人先,制订河道管理标准规范,健全河道监管工作机制,丰富河道长效管理 举措,抓好河道建管无缝对接,实行市区两级联动,生态治理、清淤疏浚、引水配水、日常管养等多措并举,做到河道管理过程“全程化”、内容“全面化”、程度“精细化”、成效“最大化”。后横港、新开河、沿山河、西溪河等一大批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如后横港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沿山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Ⅴ类。城市水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最强音之一。

开展城市河道清洁水体五年行动。通过“大项目带动、综合性整治、基础性保护”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措施,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同时邀请市考评办成员、专家学者、热心市民参观黑臭消除河道,共同研究制定黑臭消除标准。今年共消除黑臭河道25条,治理效果受到各界好评。

实施生态治理。始终围绕“水质改善”主题,探索和引进实用型、适用性高的生态修复技术,运用生态操作、生态浮岛、生态基、生物填料、太阳能自动曝气、投放鱼苗等技术手段,陆续在40多条河道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开展清淤疏浚。根据不同河道性质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清淤方案:对未整治的城郊河道以挖泥船疏浚为主,没有防汛行洪任务的河道以围堰断流泥浆泵清淤为主,在城市景观河道开展环保铰吸试点工作等。努力实现清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河道底泥污染。共完成146条(段)河道清淤,总长达166公里,清除河道淤泥达125万立方米。

科学引水配水。按照“节能提效”和“水清、流畅”的目标,细化城区分片配水工作方案,升级改造引配水闸站设施,建立“一闸一档”的闸站管理制度,增强水体循环,有效保障了防汛安全、改善水质和旅游观光。

民主促民生。开展河道纪念林认建认养、河道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城市河道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管理城市河道,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社会文明新风创树的新平台,深入推进了民主民生双赢实践。

目前,共有470条城市河道纳入长效管理,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河道品质不断提升,一大批河道两岸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正成为品质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实施“添灯增亮” 消除“盲点暗区”

杭州市的老住宅小区房屋类型多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80年代前后各系统、单位为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而自行建造。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相对简单,路灯设施的配套先天不足,多是以水泥杆为主的短杆路灯,经过20多年的运行,加之小区管理者对路灯管理维护意识薄弱,老小区路灯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锈蚀、积尘、破损等问题,部分路灯设施已光衰严重,照度、亮度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带来了小区照明的“盲点暗区”。

为解决老住宅小区的照明问题,11月5日-20日,由市城管委发起、市亮灯监管中心具体负责的“盲点暗区”摸底调查在市区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只针对老住宅小区照明,通过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取得了主城区老住宅小区存在的照明“盲点暗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在各城区(管委会)城管局、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摸底调查圆满完成,共收回问卷411份。调查中发现,随着人民群众到户外进行夜间休闲娱乐活动的增多,他们对小区路灯的夜间照明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随之增高,有美观型的要求在小区公园道路两边安装双头路灯,也有节能型的建议使用感应式LED路灯……本次调查,要求解决照明问题的社区有152个,涉及200多个老住宅小区,需要新装或改造路灯3000余处。

做好城市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而路灯作为城市公用设施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窗口”和“脸面”。市亮灯监管中心在调查的基础上,搜集整合了其他城市改造老小区路灯的经验,并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资金配套政策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在满足群众愿望的前提下,实现绿色的、节约的、可持续的路灯改造工程。

今后,市亮灯监管中心将进一步征求市民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同时深入社区实地踏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制定相应措施,逐步消除我市老住宅小区照明“盲点暗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叶阳帆 闫瑞龙 徐芳芳 金洁 记者 任彦 编辑:何鲁飞

作者:通讯员 叶阳帆 闫瑞龙 徐芳芳 金洁 记者 任彦 编辑:李媛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 编辑:李媛  网页设计:罗凌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