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热点热议
“城乡共富”在杭州:“稻 + N” 综合种养结硕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27 13:03   

杭州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地高度碎片化,这曾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诸多难题。近年来,杭州积极探索破题之路,大力推进“稻+N”综合种养模式,催生了稻鸭、稻鳖、稻虾等一批“稻字辈”综合种养新模式,在充分挖掘现有耕地潜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经济效益,让“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活蹦乱跳的黑斑蛙、野性十足的中华鳖、味美鲜活的螺蛳,手掌般大的蓝龙虾……今年十月,由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城乡共富在杭州”暨综合种养产品展示交流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9个区、县(市)的39家农业基地代表,带着各自的“稻+”产品齐聚一堂,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稻鳖共生的甲鱼,筋骨格外好。稻田里生长空间开阔,养出来的甲鱼肉质紧实,野性十足。甲鱼食用田里的福寿螺,减轻了虫害和杂草争肥的问题,其排泄物还为稻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减少了40%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成为杭州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丰”景,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病虫灾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吉锋表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增收高效的新型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功能,是杭州破题的方向。”

据了解,目前杭州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18万亩,较上年新增8万亩。其中,稻鸭、稻蛙、稻鳖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今年有望带动农户增收2.5亿元以上。

八月底,建德市稻香小镇迎来秋收。两个月后,同一片地里出产的草莓又被搬上餐桌。“稻+N”综合种养的“穗子”越开越多,结出的“谷子”也越长越肥。“稻+”草莓、油菜、小麦等经济作物的轮作模式让土地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作物四时常有,田里绝无空闲。

据相关人士介绍,“栽培过稻子的土地肥力很高,通过作物轮作,利用秸秆肥地,产出来的生态粮能卖到10元一斤。相较于单独种植水稻,轮作草莓能让作物亩产值翻十倍,亩产收益能达到三、四万元一年。”

2024年,由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实施的“建成稳粮增效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万亩”工作被列入市政府“城乡共富在杭州”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伴随着晚稻的全面收割,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已全部验收完成。

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为契机,巩固和稳定新型综合种养产业,正成为杭州市政府实现“城乡共富”目标的有力举措。未来,杭州将继续紧贴百姓需求,推动“稻+ N”综合种养模式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户受惠受益,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高瑞怡 配图来源:建德发布、余杭发布、种业江湖  编辑:徐可
返回
2024年,由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实施的“建成稳粮增效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万亩”工作被列入市政府“城乡共富在杭州”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伴随着晚稻的全面收割,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已全部验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