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作为村民“家门口的那条路”,不仅是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在今年年初市政府确定的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中,新(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完成养护677公里作为“‘出行无忧’在杭州”的其中一项内容,要如何做好呢?
临安大鱼线,来源:临安区交通运输局
提升公路品质,提高出行体验
富阳区横桐线起于富春街道横山下,作为富阳城区与周边乡镇的关键交通纽带,它承载着市民的出行需求。然而,随着近年来交通流量的激增,特别是短途渣土运输的增加,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导致路况不佳,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富阳区将横桐线 来源:富阳区交通运输局
为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需求,2024年富阳区将横桐线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大中修工程。此次路面大中修旨在全面提升横桐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对路面进行全面修复和改造,有效改善横桐线公路路况,通过提升公路品质,解决出行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身边、办进群众心坎,持续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
为了让农村更好享受交通发展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杭州交通在落实落地这件“民生实事”上,更注重整体谋划。在细致调研基础上,充分了解区、县(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解任务目标,并从建设标准、验收标准、评价细则等维度进行科学细化,确保定标定责。
临平区张家代公至南柴河道路位于塘栖镇柴家坞村,全长924米,现状道路宽度仅为3.5米左右。由于道路路幅过窄,导致车辆无法交汇通行,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且该道路建成年限较长,道路病害较多。当地村民对道路拓宽改建的反响十分强烈,2024年该道路列入临平区省级民生实事计划,将对当地村民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解决好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联通农民幸福生活。
张家代公至南柴河道路 来源:临平区交通运输局
在定标定责基础上,临平区积极发挥市级部门“统”的作用保障项目建设。一手抓工程进度,协调处理推进难点堵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手抓要素供给,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督促各地集中优势施工力量,优先保障新改建及养护项目要素供应。现在,崭新平坦的道路已扩展到6米,村民出行不再难。
多措并举,实现“一路通、百业兴”
今年3月1日,《杭州市农村公路条例》正式施行,这也让农村公路有法可依,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另外,市交通运输局还提出,促进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鼓励各地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的发展模式,积极与特色农业、文旅休闲等产业结合,共谋振兴创发展。例如余杭区石横线、石李线沿线,通过盘活生态资源,擦亮竹笛、茶叶等“金名片”,并通过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一路通、百业兴”。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紧密结合杭州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整体规划,聚焦打造畅达、平安、智慧、共享“四好农村路”2.0版本,确保农村群众在出行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舒适,从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连接民心、带动发展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