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超级街区”数字化治堵
杭网议事厅  发布时间:2021-04-23 09:31   

2.3平方公里内,集聚网易、阿里巴巴、华为等4000多家企业,以及9.1万名员工——这就是亩均税收达620万元的杭州高新区(滨江)互联网小镇。由于超高经济密度,小镇也被创客们称为“超级街区”。

“超级街区”的交通压力不一般。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达1.5万辆;2.3平方公里内,有69个园区出入口,车子“出不来”“进不去”的窘境日复一日。

网易研究院院长汪源最近见证了一个新变化。每天一到早晚高峰,网易园区二期往北30米,在滨安路与网商路交会处的红绿灯杆上,单向通行的电子指示牌就会自动亮起。这时,原本双向通行的车流,变成了单向通行,车流变得有序,行车速度也快了起来。

抬头见车道,背后其实是一场数字化治堵。去年11月底,滨江通过对有限道路资源的挖掘、重塑,以数字化改革撬动“超级街区”交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11%以上。滨江数字化改革专班负责人周皓说:“双向车道变单向通行,看起来简简单单,却是一次集成创新的数字化改革。”

到底集成了哪些数字化改革手段?记者实地感受早高峰交通状况,还原这场数字化改革体现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

“我每天上班要从滨安路右拐进入网商路。”当汪源驾驶车辆准备拐弯时说,以前这个路口,早晚高峰总要堵上20多分钟才能通行,现在好多了,有时一个红绿灯就能通过。说话间隙,汪源驾驶车辆进入了网易园区二期。

“互联网小镇拥堵的缓解,就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滨江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马绍旺介绍,前期,滨江通过立体扫描,感知车流变化,并计算了车流的动线,发现小镇内交通高峰更高、小路比大路更堵的特点。因此,在出入口众多的网商路、江淑路等道路,滨江根据早晚高峰流向特点,施行不同方向的单向通行,并让数据跑路触发调节指令,实现车道在线可变,强化以数感知、循数决策的闭环管理,推动这项数字化改革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构园区管理的边界,也是数字化思维的一个体现。在网易二期东门门口,汪源看到保安在路边引导车辆进入园区;不远处,西可科技园的道闸,退入了园区20米,增加了蓄车空间。平常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汪源评价:“这小小的变化,看上去是保安职责、园区范围的变化,其实就是数字化思维的体现。因为这些举措提升了道路的蓄车能力,像加了缓存的计算机一样,跑得更快。”

数字化认知还体现在互联网小镇治堵的点点滴滴。数字化改革专班通过发放9万份调查问卷,把园区、企业和员工的资源和需求变成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改革。比如,针对小镇有4000多名员工住在同一小区的特点,开通从小区直达园区的定制公交;鼓励园区实行共享车位、错峰上下班;在部分园区试行网约车进园区停靠,将路面还给交通……这些数字化认知催生的治理手段,都在推动交通治理方式的整体性变革。

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11%只是一个开始。“数字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迭代过程。”马绍旺介绍,目前,滨江正利用互联网小镇数字治堵形成的经验,推广可变车道、共享车位、道闸退入园区等举措,提升符合美丽杭州要求的交通环境,争取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区域交通治理的全过程。

互联网小镇数字治堵的“数”,体现的不仅是数字化技术,还有数字化思维。比如,发放9万份调查问卷是典型的大数据分析手段。

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需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我们既要注重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也要注重涵养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文化,注重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提升通过数字化解决问题的“软实力”,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留  编辑:徐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