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钉”让“数字乡村”图景渐入佳境
杭网议事厅  发布时间:2021-04-23 10:18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乡村治理无限遐想和可能。在杭州建德,“数字乡村”图景渐入佳境:村民有问题拿出手机“一键反映”,政策信息“点对点”推送,线上“账本”积分还能兑换各种各样的套餐……

近年来,建德市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全国首个全面落地的“乡村钉”数字平台,推出特色应用场景,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以乡村数字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建德全市16个乡镇(街道)、288个村(社)、22万乡村人口信息基本全部上“钉”,乡村网络化组织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以乡村钉平台为链

织就全域贯通的乡村数字网络

依托钉钉平台的数字化组织管理和协同的优势,实现乡村治理的在线化、精准化、实时化。

全覆盖人员归集

将乡村常住居民和在外人员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并以户为最小管理单元,构建“县、镇、村、组、户”五级管理的数字乡村架构,建立起实时精准的“村民手册”。切实解决因工作、地形等因素造成的基层人口管理难题,在本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力提升乡村人口录入、核对等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全域组织归集,深化乡愁链接,提升乡民的归属感。

大数据精准画像

通过“乡村钉”平台打通村民人数、基本信息、活跃指数等重要乡村数据,整合形成2000余万条数据的“数据池”。通过对数据的统计、聚类和分析,为各镇、村、组、户贴制属性标签、精准画像,为优化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一体化端口嫁接

通过搭建数据接口、流程接口、功能接口,将“乡村钉”数据导入城市大脑,并生成“数智化乡村-建德数字治理中心”一张图,全方位、多维度呈现治理情况,形成“县乡一体,整体智治”的县域治理格局。

以场景化应用为核

构建全面智治的乡村治理生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基于大数据分析,在平台上开发各类特色应用场景,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多反映一次”代办应用

针对群众反映问题来回跑的情况,在“乡村钉”上设置“最多反映一次”的线上办事大厅和服务窗口,并建立问题事项反映、接收、办理、反馈、结果闭环处置机制,群众在钉上一键即可反映,村干部一键即可接收,办结后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群众还可通过乡村钉实时查看办理进度、评价办理结果,真正做到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干部跑”。使用“乡村钉”后,群众反映问题的平均办结时间从线下2-3天缩短到线上0.5-1天。

“美好账本”积分应用

针对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运用“乡村钉”探索出“美好账本”机制,建立每家每户的线上“账本”,将垃圾分类、爱心公益、纠纷化解等11方面事项纳入积分管理,村民通过扫二维码上传完成情况获得积分。同时,整合镇域内的农商银行、超市、医院等资源,将“美好账本”积分与信用数据相嵌套,形成美好治理贷、美好消费券、美好体检单等激励套餐。“美好账本”运行后,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率由以往的56%提升为82%。

“基层减负”事务应用

在便利群众的同时,利用“乡村钉”精简整合多条线的电子台账,实施“最多填报一次”模式,让工作在平台上可留痕、可印证,将基层干部从做台账、填报表等琐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以互动式功能为媒

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数字生活

积极应用平台功能,将部分事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提高村民参与度和治理便捷度。

交流沟通“零距离”

破解空间限制,利用平台视频会议和直播等功能,召开线上党员大会,使流动党员和外地党员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党员离村不离组织;通过平台强化与在外乡贤的沟通联系,将村集体重大决策、重要活动进行实时推送,让乡贤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发布“点对点”

以跳出弹窗、钉一下提醒等方式代替传统乡村“大喇叭”,利用内置公告栏实时发布、更新与村民切身相关的信息,村民在手机端查收,有疑问的直接在公开信息下留言;村干部通过已读和未读功能掌握村民信息接收状况,做到“点对点”推送,提高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截至目前,已有87个行政村线上公布648条政策信息,村民已读接受率85%。

议事说事“全天候”

按村建立“乡村钉”圏子,设立“4+X”话题板块,4为“四务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服务)”事项,是固定板块;X为各村个性事项,根据各村需要随时发起,是临时板块。村民可在线对四务公开、产业发展、美丽建设等乡村治理话题进行讨论,突破村民时间、空间束缚,打造24小时不关门的网上村民议事会,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可   编辑:徐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