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作案前大多有精心的策划、模仿描写暴力犯罪的书刊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行为
这类孩子自视聪明能干,被抓后,大多称看过有描写暴力犯罪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心中有自己的“英雄”偶像。
5月17日晚11点多,三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在上城区清江路四季星座持刀入室抢劫一家商铺。抢劫时,他们对女营业员采用了捂嘴、扼颈、用胶带纸捆绑手脚的手段。
当晚,他们每人分到了4000多元赃款。
5月19日,3人被抓。其中有两人是中学同学,父母在杭州打工,他们认为读书没用,便辍学跟着父母来了杭州。
抢劫前,他们精心作了准备,买刀、胶带纸等作案工具,选择作案目标(这家被抢商铺,其中一名嫌犯曾来应聘过),并在案发前几天,佯装购物,到商铺踩点。(本报5月20日《劫匪曾经来这里应聘过》)
今年1月8日快报曾报道过一起绑架学生案。
两个绑匪,其中一个20岁。他的偶像就是这起案件的主犯,会打架,会挣钱。案发前,两人边喝茶边在网上看电影《玩命速递》(讲的是一个富豪女儿被人绑架的故事),同时商量着绑架学生的步骤。
两人模仿电影里的绑匪,买了胶带纸、匕首、手套、对讲机、矿灯、棉絮、望远镜等作案工具。为鼓舞士气,作案前,他的偶像(主犯)还特意开车带他去了一个新开的楼盘,说绑架成功,就可以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快报1月8日《一起绑架案就从这里开始》)
4. 溺爱或漠视,是这类孩子走上歪路的重要原因
缺少关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一种是言谈举止处处显示出对孩子的漠视。
溺爱的家庭往往经济条件不错,父母忙于工作或自己的事务,将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代管,也有的虽是自己在照顾,但因平时太忙,疏于管理。因为没时间付出,便用溺爱向孩子示好,导致孩子很自我。想怎样就怎样,一旦一个愿望不能实现,便可能走上极端。
今年5月1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桐庐一个姓王的20岁小伙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小王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跟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一家人都很宝贝小王,养成了小王花钱如流水的习惯,有次向爷爷奶奶要钱,爷爷奶奶多说了两句,他就残忍地将爷爷奶奶杀害,然后镇定地陪女友到上海去领养小猫……(快报3月15日《孙子索财》)
游手好闲,自己做坏事还拉别人下水。
有一对杭州夫妻,为了独子,操碎了心。
儿子1991年生,因为从小娇惯,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去年,儿子高中结业,看儿子没什么出息了,夫妻俩便在上塘路上,以儿子的名义开了一家二层楼的饭店。
可儿子对饭店并不热心,仍埋头上网玩游戏。
相关:
两个15岁少年合伙抢劫强奸 第二天照样去学校上课
如何审判管理少年犯 杭州第一个少年法庭提供了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