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红车10年领跑全球 如何骑得更远? |
hwyst.hangzhou.com.cn 2018年05月04日 15:21:01 星期五 |
(杭州网视频报道) 杭州网讯 2008年5月1日,属于杭州人自己的公共自行车——2800辆“小红车”正式在西湖边投入使用。随后,这一抹红色迅速红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至今已有8.96万辆“小红车”,累计8.56亿人次租用。 作为全国起步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杭州公共自行车对于城市绿色交通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诞生10年来,“小红车”经历了哪些挑战?在智慧骑行加速度的“新时代”,如何走得更远、更稳?本期民生恳谈带你走进“小红车”的10年。 10年跨越 如何将便利进行到底? 从2800辆到8.96万辆 从租借7个步骤到一键扫码租车 “2008年,我们参与了杭州公共自行车的选址建成,特别有感情,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 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雄感慨地说,回想起过去10年,有3个时间点公共自行车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2008年5月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初期,市民需要经过7个步骤才能租借,8月8日,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把系统进行了改革性地升级,租还步骤缩减到了现在的2个步骤。 2009年12月31日,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达到2001处服务点,5万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2016年8月28日,西湖景区周边沿线100个服务点正式推出“扫码租车”功能,杭州迈入移动互联网租车时代。 10年发展历程,杭州公共自行车人一直不断在思考: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惠民公益性工程,如何将便利进行到底? 2018年,杭州公共自行车更是推出了十大便民举措,包括推出“实体桩+电子桩”技术、侧斜式锁止器、调整计价机制(首小时0元,之后每小时1元,单日5元封顶)、上架升级版小红车等内容。 说到“小红车”遇到过的挑战,共享单车也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近年来,共享单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野蛮生长”,影响交通出行等问题,数量达到了77万余辆。共享单车一路“疯长”,“小红车”不断加码升级,这两者之争也一度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对此,吴国雄认为,互联网单车(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是两个不同的项目,公共自行车属于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而互联网单车在交通领域属于绿色交通出行,满足特殊出行需求。两者之间可以说是“错位”发展,各自有各自的消费群体。 “当然,两者也能够共同发展,未来,公共自行车电子桩也可以向互联网单车开放,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无序停车的问题,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让城市更加美观。”吴国雄说。 解决“最后一公里” 市民希望租还车更便捷 2008年4月25日,杭州公共自行车第一个服务点“苏堤南口”调试成功,并于5月1日投入试运营。作为西湖景区的代表性服务点之一,苏堤南口服务点自投入运营以来,每当节假日总是一车难求。如今,苏堤南口服务点日均租用量可达到850人次,节假日更是达到2118人次。 交通出行越来越便捷,市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下班时间还是有点难还车,希望无桩停车技术早日推广。”市民林先生说,自己媒体在武林广场地铁口换乘,旁边的租赁点经常“客座”。 除了景区,在地铁沿线、商圈、公交换乘点等地,早晚高峰也存在租还车难题。对此,杭州公共自行车一直在寻求解决措施,增加服务点、实现全天24小时运营,早晚高峰专人值守、无桩还车…… 吴国雄介绍说,通过值守解决早晚高峰租还车问题,这是传统的方法,现在公共自行车将通过互联网技术综合打造电子桩来解决难题。年底前计划有1000个点铺设完成,能够很大程度地解决市民早晚高峰租还车难问题。 未来10年 小红车如何骑得更远? 拥抱“互联网” 走出国门 倡导全民低碳出行 一个10年的结束,将开启下一个更美好的10年。 吴国雄说,公共自行车会继续“拥抱”互联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往智慧化方向发展。例如考虑到大部分没有使用手机习惯的老年人和学生群体,整套系统将更加开放,刷卡、扫码并存,让更多人加入到绿色骑行队伍。 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2011年,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评为“全球8个提供最棒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城市”。 2013年,被美国专业户外机构评为全球最好的16个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之一,并名列榜首。 2017年,“杭州模式”走出国门,走进马来西亚,落地吉隆坡征阳城——这个以打造关注宜居、绿色的智慧城市为宗旨的马来西亚重点项目,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小红车”。 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夫妇、新加坡外交与智慧国事务部长维文先生、日本公共自行车协会会长高桥洋二、韩国绿色清州协议会、英国卫报、捷克电视台等国外政要、组织、媒体,都曾在杭州或体验,或考察,或报道过小红车。 “下一个10年,我们将致力成为全球公共自行车的标杆,倡导全民低碳出行。”吴国雄说。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胡菲菲 刘文昭 编辑: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