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述道德的故事 |
hwyst.hangzhou.com.cn 2020年09月24日 14:26:40 星期四 |
杭州文明网、杭州网联合推出《公民道德故事汇 公民道德宣传日特别节目》 对于“道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天然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无限的爱,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也是引领我们前行的力量。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杭州文明网、杭州网联合推出《公民道德故事汇 公民道德宣传日特别节目》,邀请身边的道德模范做客演播厅,分享自身经历、讲述道德故事,展现道德力量。 “全国劳模”孔胜东:再大的事也挡不住和城市的“约定” 孔胜东说,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穿上公交制服,他是开“模范”公交车的孔司机;套上红马甲摆起修车摊,他是会修自行车的孔师傅。在杭州,孔胜东是无人不识的“活雷锋”。 孔师傅的义务修车点位于杭州中山北路百井坊巷路口,这个“爱心摊位”已经延续了30余年,它就像是和这座城市的一个无声“约定”,每周六晚,无论刮风下雨,再大的事也挡不住他的坚持。 孔胜东还记得,只有2次,他的“爱心摊位”打了“假条”。一次是1995年,父亲去世,还有一次是2017年,他作为党代表赴京参会。但这2次“缺席”,孔胜东都在事后自觉补了回来。今年疫情杭州采取最严管控措施期间,孔胜东依然穿着红马甲,一边做着防疫宣传,一边埋头修着车……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我倒下。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孔胜东说。 岁月流逝间,孔胜东“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这让他无比欣慰。“我们现在有很多志愿者加入,他们有的是自行车维修工,有的是汽车修理工。大家一起为市民服务,越干越有劲道。” 孔胜东说,一直以来让他最感动的就是家人的支持。有的时候下班晚了,他就直接来到修车点,这时妻子会从家里带来摆摊的脸盆和大伞,还有保温盒里的可口饭菜。 除了修车,孔胜东也一直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一名公交车司机。坐过孔胜东的28路车的人都有一个体会——车厢内干净整洁,还有鲜花装扮,耳畔时不时传来温馨提醒, 让人倍感温暖。 “为乘客提供最大的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孔胜东说,公交车是一个大家庭,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中国;在中国人面前,我代表杭州;在杭州人面前,我代表公交人。不管乘客带着什么样的心情上车,都希望让他们置身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之中,感受生活中最诚挚美好的一面。作为一名公交人,热心、真心、诚心、爱心、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大年三十,孔胜东依旧“请战”开28路末班车,这已是他第22年在公交车上吃年夜饭了。“我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求认认真真地做好每天的分内事,再腾出些时间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孔胜东真诚地说道。 “爱管闲事”的黄淑德:设身处地为邻里着想 黄阿姨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贡献。 在西湖区西溪街道下马塍社区,黄淑德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街坊邻居们看来,“有事找黄阿姨,比谁都管用”。 黄阿姨今年77岁,别看已是古稀之年,但在公益之路上已经阔步行走了10多年,不仅是社区的志愿者,更是院落里自管小组组长,为居民们办了一揽子好事实事,深受大家的爱戴。 几年前,马塍路29号要建垃圾库房。过去,这里的垃圾桶一直是沿街摆放,由环卫工人定时清理。但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垃圾要开始规范化处理。当时很多居民持反对意见,因为小区空间狭小,垃圾房一建,大伙儿害怕在家里都能闻见臭味。 作为院落自管小组组长,黄阿姨设身处地地为有直接影响的一楼居民着想,她拍着胸脯向大家承诺:“我保证垃圾库房不会有丝毫臭味,甚至比我们的厨房还要干净!” 2年多时间里,黄阿姨用行动兑现了她的诺言。为了不让居民感受到一丝异味与不适,她自掏腰包买来洗洁精和消毒水,坚持每天用抹布擦洗垃圾桶和库房地面,哪怕手指被细菌感染,她也从未间断。 “我其实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一心想着为大家做点事。街坊邻居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我们就像亲人一样,大家一团和气开开心心的,我就高兴!”黄阿姨说。 下马塍社区不大,但居民们的幸福度很高。大家有难题有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黄阿姨。 马腾路29号住着37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2.5平方米的自行车库。车库条件有限,没有窗,自行车放在里面都会发霉。于是,很多人家在墙上打了一个洞,想着可以透透气。 洞一打,住在28号的人家不乐意了。因为自行车库和房子间隔小,从洞里直接可以看见别人家的客厅和厨房,隐私得不到保护。有一户住在28号的人家气不过,往洞里扔了瓷砖,哪知刚好砸到了正在自行车库里收拾东西的29号人家,直接导致手上裂了个口子。于是,两家开始争执,找到黄阿姨这里来评理。 热心的黄阿姨一看大事不好,赶紧通知社区和派出所前来一起协调。一次协调不成功,就两次,两次还没成功,就三次……最终,在黄阿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下,两家终于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黄淑德有16 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她参与调解过的每一桩案例,每件事最后结果怎样,她都记挂和追踪着。“大家相信我,愿意听我的建议,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黄阿姨的热心举动也带动了楼道里的其他人,她在医院照顾老公没时间擦报箱的时候,其他居民会自觉地来帮忙,把报箱上的小广告清理掉,再仔仔细细擦一遍。 “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为这座城市出份力,杭州肯定会越来越好。”黄阿姨说得坚定。 “爱心的哥”黄飞华:用一个人的力量带动一个行业做公益 在公益这条路上,黄飞华已经走了20多年。 年近60的“的哥”黄飞华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问他人生旅途中坚持得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公益!” 在公益这条路上,黄飞华已经走了20多年,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带动了一群人、甚至一个行业一起做公益,接送困难老人、送医爱心接力、高考应急服务……到处都留下了“黄飞华爱心车队”身影。 2012年的一天,正在开车的黄飞华听到了来自电台的求助信息:义乌一个3个月大的宝宝由于车祸导致颅内碎裂,目前正在高速上行驶,由于司机不熟悉杭州路况,需要杭州司机带路。 黄飞华听到消息后,立刻和乘客商量换车,自己则去高速口接孩子。当看到孩子挂着氧气袋,面无血色,呼吸困难时,黄飞华的心都碎了,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连闯六个红灯,领着孩子一路赶到了省儿保。下车后,黄飞华来不及关车门,抱着孩子边跑边喊:医生,医生,赶快来救救孩子! 孩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后,黄飞华仍不放心,每天和孩子的父亲联系,询问病情。几天后,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正在开车的黄师傅开心极了,将车靠边后立刻和队员们分享了这一喜讯。孩子出院那天,黄飞华特地赶到了医院。当时,医生对孩子父母说,“你们真的要感谢这位的哥,再晚几分钟的话,孩子都怕没救了。” 很多老人要去医院,但是行动不便,加上不懂如何搭乘网约车,导致出门难。心细的黄飞华考虑到了,于是他为需要固定时间去医院的老人们排出了一张张排班表,由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每年高考期间,黄飞华都会领着他的“爱心车队”穿梭在杭城的大街小巷,为学生们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为高考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其实,做公益也是受了家人的影响,妻子常年献血,儿子从小就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黄飞华说,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是家人和“爱心车队”一直以来的宗旨,“我们会将好事进行到底,让爱随着出租车的轮子传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可 杨威 沈达 林舒然 钟南海 朱浩闻 黄靖轩 编辑:王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