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建失能失智老人的专属养老院吗?养老床位的价格能否更精准兼顾各种收入的群体? |
hwyst.hangzhou.com.cn 2020年10月30日 16:33:31 星期五 |
都市快报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调研翠苑社区时,了解到老年人反映最多的是中午吃饭问题。在他的关心下,当年9月,杭州第一家、也是全省第一家老年食堂在这里建成运营。从老人有个地方吃饭,到如何吃好饭,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全市老年食堂(助餐点)已达1400余家,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题。 到了2020年,这一年,养老民生实事项目超额提前完成、养老服务的智慧化进程不断提速、康复护理“最后一公里”有效覆盖……随着《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居家养老正式迈入了法治化进程。 10月25日,杭州市民政局和都市快报同步推出“建言杭州‘十四五’,我与代表委员一起看养老”网上意见建议征集活动,短短几天,收到了100多条意见和反馈: “杭州的适老化改造,暖心!切切实实体会到作为老年人的幸福感。” “我们两个独居老人,80多岁了,居家养老服务可不可以从现在的两个小时增加到三个小时?” “家庭床位的建设大概什么时候能普及?” 昨天上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代表,共同走进养老服务机构,体验了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杭州市民政局参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全方位感受到科技赋能给养老服务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并结合“十四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养老要走在前列,医养护一体化? 杭州能建失能失智老人的专属养老院吗? 今年以来,杭州加快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真正实现了90%以上老年人都迫切的“家门口养老”愿望。 “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开展1070户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独居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作为今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这一年,杭州养老民生实事项目超额提前完成。其中,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计建成62家,完成率206.67%,镇街覆盖率达到92.67%,到2021年,有望实现镇街全覆盖。 昨天上午9点不到,人大代表冯芳来到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她说第一感觉以为是新装修的商务酒店。 新打造的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面积约4100平方米。一楼是整修一新的老年食堂,转角过去的健康评估中心和中医康复理疗室处,还设置了中医馆、康复辅助租赁区、日托区、多功能活动区、心理疏导(社会工作)室等配套功能区。二楼和三楼已建成养老机构床位86张,目前已有50多张床位被翠苑辖区老年人预订。 参观结束,冯芳有感而发,看似简洁,但是功能齐全,满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不像她前几年参观的养老机构,虽然环境好、功能全,但以封闭式为主,和社会脱节,老人难免有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胡秀华代表是濮家联合社区书记,她对市场化运作给予了肯定,她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值得他们街道借鉴。 人大代表奚国强在2018年曾参加了针对居家养老的专题询问,他说当时大家提了很多意见。今天参观完,最大的感受是民政部门把代表的意见都听进去了,真正以民为本,能看出杭州养老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80个床位,还没开张,就预订了50多个了,说明老百姓需求很大。 奚国强又指出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因为没有专业医生不能就近解决,只能去二级医院……在他看来,杭州养老工作要走在最前面,必须提前筹谋,做到医养护一体化。 他也担心,生活条件好了,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同时失能失智老人也增多,杭州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专门服务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 “目前,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更侧重于护理型床位建设和认知症照护,今年全市累计新建床位3182张,完成率159.10%……”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处处长吴强总结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何解?这是他们工作的重点,也是全社会的痛点。 “互联网+养老”服务持续升级 要重视年轻护理人才的培养 接着,“体验团”走进杭州市民政局参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从城市养老云场景图中,对养老机构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单数、享受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数等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杭州的老年人只要通过手机端“智能养老管家”,输入年龄、户籍等基础信息,便可实时匹配享受的政策待遇,并提示办理渠道及材料;高龄、失能等老人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摁下手机终端上的红色按钮便可实现一键呼救;老年人及家属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和导航周边养老设施,浏览150家养老服务机构的VR全景导览…… 上城区、西湖区等地率先推出的“家庭养老床位”,让220多位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就可享受24小时生命体征监护、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机构式照护服务。 面对持续升级的“互联网+养老”服务, 政协委员林蔚认为,大部分老人会选择熟悉的环境养老,所以居家养老是第一选择。她觉得,“十四五”期间,很有可能相关政策扶持会“点对点”到个人,那么,家庭床位的设立是当务之急。 胡秀华代表认为目前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参差不齐,“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对基层养老服务中心的指导,特别是在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上,从而提高我市为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针对杭州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状,现场,几位代表纷纷提出养老服务人才年龄偏大、专业度不够,吴强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胡秀华说自己父母都70多岁了,平时工作忙,疏于对二老的照顾,只能在家里给他们装了监控,手机点点就可以掌握他们出去和回家的时间。她建议探索引入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研发,进一步加强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委员卜琰说,很多企业不知道养老有啥需求,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研发、创新,对新的场景技术运用做探讨,为养老事业进行科技创新。 市民代表说—— 养老服务是不是可以更精准,兼顾各类群体需求 作为此次活动的市民代表,刚满70岁的俞阿姨看完所有的养老设施后竖起了大拇指。俞阿姨说,“我现在是一个人独居,将来身体不好时必然要选择机构养老。如果我所在的社区以后也有类似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那就太完美了。 “现阶段我的不便主要是买菜,要穿几个红绿灯,有时候走得慢还来不及过,跑起来又怕万一摔跤。生活服务方面,老旧小区物业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有一次灯泡坏了,请人上门换了一下就收费70块。希望这方面的价格能够更亲民一些。” 听闻这里每月5000元的床位费,她觉得企业退休人员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幸好对辖区内居民有6.5到8折的优惠,这样就好多了。”俞阿姨笑着说。 人大代表冯芳也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形式上能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能够兼顾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满足他们更加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随着近几年杭州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更多的街道和社区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更多维度上做出更多的有益探索,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使迟暮不离家、养老不离亲成为幸福养老的杭州风景。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通讯员 方沁薇 记者 濮小燕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