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套餐万元起步 洗脑、PUA是常态 婚恋平台的套路有多深? |
hwyst.hangzhou.com.cn 2022年03月15日 09:37:31 星期二 |
研究生刚毕业的我 居然被婚介所PUA了 自述者:刘诗佳 29岁 文员 我研究生毕业时26岁,刚刚来杭州工作,认识的人不多。一毕业,家里就开始急着给我找对象,我妈就在各种地方给我登记,其中有一个是知名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网”,他们喜欢拉一些年轻的姑娘免费加入佳丽库,号称免费给你介绍对象。 入会登记时,我明确写了自己的诉求,第一要求希望对方学历不比自己低、学校不比我差,其次是身高、年龄之类的硬性要求。但后来实际约见时,她们给我介绍的男生,没有一个是符合我的要求的。 然后我就跟红娘说你这介绍的不符合我的条件啊,我老早就跟你说了我特别看重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而且学历是第一要求,那些学历比我差的就别给我介绍了。 这时候红娘就开始PUA(一种心理操控手段)我说:“你真的是太年轻了,果然是刚毕业啊,所以才会觉得学历这种东西重要,我给你介绍的都是经济条件好的,男的经济条件最重要。” 红娘还经常对我说:“你不要这么挑剔啊,你现在还年轻,你觉得还可以挑一挑,女的老得很快的,现在你挑别人,以后别人挑你啦。” 后来我意识到他们实际是用你来扩充他们的资源,让那些交钱去婚介所的男士有更多选择。所以红娘都只想着配对,不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我提出的学历身高年龄等要求她都不管,就给我介绍那些她认为经济条件好,但是不符合我明确要求的人。 见了几个人,没有被坑钱,但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就是那些男的会加微信,那时候面嫩不好意思不回消息,我还要陪他们聊天,也浪费情绪输出,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了。 见一次面价值6000多元 洗脑、PUA是常态 婚恋机构诱导消费、收费不统一等行为投诉不止 近年来,婚恋交友平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大量投诉都指向婚恋交友平台存在诱导消费、欺诈等行为,投诉涉及的金额动辄数万元,另外,婚介所通过找“婚托”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仍然很普遍。 以号称“一站式情感管理服务商”的“我主良缘”婚介服务机构为例,记者亲身体验了成为“婚托”的过程。受邀在门店注册成为免费会员之后,记者听红娘的约定在周末见一位男生,当天出发前,红娘表示有两个男孩子要见,“有一个92年的,和一个96年的,92的那个见见就算了,后面那个95的小哥哥还可以,这个才是重点。” 言语之中,红娘希望记者为她完成见面的任务,见面时,记者得知男生缴费2万元,有3次约见机会,见记者这一面就用掉了一次,这20分钟不到的一面价值6000多元。 之后,红娘又给记者约见了几位男生,综合多次见面情况,记者得知,婚介机构的相亲套餐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因人而异,多名受访者是通过各种联谊活动被“我主良缘”销售联系上邀请到线下面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交费前“感觉被洗脑”“被PUA”“交完钱就后悔了”,以及“匹配太不走心了”。 在收费上,销售人员称因为要根据每个人单身的原因、择偶要求、自身条件来制订不同的服务内容,因而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但对于不同价格的服务内容有何差异,并不能详细说明。 据了解,“我主良缘”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婚恋公司之一,在全国各省市有60多家分公司。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搜索“婚介所”,有不少与“我主良缘”相关,涉诉金额都在万元以上。 据江南都市报2021年12月26日报道,有消费者到“小密室”谈了6个小时被诱导消费,冲动刷卡4万多元,清醒后要求退费却被要求支付30%服务费。消费者表示在谈话中被聊到原生家庭,心理防线破了,内心脆弱很难受,且长达6小时的谈话让人头脑发涨,稀里糊涂就刷卡交了4万多元。 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脱单不易。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各类婚恋交友平台发展迅速。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大平台利用虚假信息和各种套路,让不少年轻人陷入消费陷阱。 就在日前,针对侵犯个人隐私、欺骗套路消费、恶意营销、服务条款含糊不清等问题,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约谈了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壹嘉缘等四家婚介机构。 (注:应受访者要求,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曹梦琪 文/摄 编辑:陈周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