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一块钱 杭州“帮帮摊”让上百名四川低收入群众走上创业路 |
hwyst.hangzhou.com.cn 2023年02月21日 15:37:11 星期二 |
“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十块钱给你好了,再送一双袜子。”在位于四川剑阁县姚家镇的“帮帮店”,店主梁士忠娴熟地招呼着来往的顾客。店内的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放着衣服、鞋袜、玩具等各色商品,其中不少产自千里之外的浙江。 梁士忠今年36岁,是姚家镇本地人。一年前,他还是一个沉默寡言、靠修鞋为生的残疾青年。如今,他不仅有了自己的店面和生意,还交上了女朋友。带来这些改变的,是一个叫“帮帮摊”的杭州东西部协作项目。 双腿残疾的他,通过摆地摊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 在当店老板以前,梁士忠是一名鞋匠。每天凌晨两点,他就要起床,拄着拐杖赶去镇上摆摊修鞋,下午五点再收摊回家。由于双腿残疾,光是从家里到车站这段路,他就要花一个小时左右。 除了起早贪黑地工作,梁士忠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两人一起住在山里的一间老屋里。“我母亲去年七月过世了,之前八年一直瘫痪在床。”梁士忠说。 这段日子,是梁士忠生命里最艰难的时光。身心疲惫的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直到去年,剑阁县残联主动找上了门,发动他参加“帮帮摊”项目。 “帮帮摊”是去年3月杭州上城区携手剑阁县启动的东西部协作项目,通过引导东部专业团队入驻,组织培训西部低收入人群,发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货物由我们统一提供,可免费退换。同时还会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培训,帮助参与者尽快掌握经营技巧。”四川省帮帮摊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莉介绍。 参与“帮帮摊”后,梁士忠的人生轨迹迎来了转折点。刚开始摆摊,他一天就能赚一百多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尝到了甜头,过去不爱说话的他胆子也大了起来,很快能拿着喇叭大声吆喝,招揽顾客。 在杭州东西部协作的支持下,梁士忠的“帮帮摊”又进一步升级成了“帮帮店”。店面位于姚家镇,面积大约八十平米,前面放着从帮帮摊公司进的各种货物,后面的隔间则可以睡觉。母亲过世后,他就将这家店当成了自己的家,“每个月除了赶集摆摊那几天,平时都在店里。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开门,晚上十点关门睡觉。一个月利润大概有四五千块。” 如今,梁士忠不仅生意越做越顺,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把开店做生意的视频发到抖音上,她就看到了,一来二去就这么认识了。没有‘帮帮摊’,别人也不会知道我。”他笑呵呵地说。 从摆摊到开店,梁士忠通过帮帮摊改变了人生。而在整个剑阁县,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35岁的杨微是一名退伍军人,2017年遭遇车祸致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政府的低保和父母的照顾。通过“帮帮摊”,他拿到了5年来的第一份收入,也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36岁的冯莉蓉是剑门关镇一名“单亲妈妈”,大儿子患有肢体残疾。过去在一家首饰店打工,每月收入只有2000余元。加入“帮帮摊”项目后,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收近6000元,并开起了剑阁县第一家“帮帮店”,成了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许莉介绍,截至目前,剑阁县共有帮帮摊185个,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帮帮店8个,带动户均月增收近6000元。 一元一件衣服,“帮帮摊”助困难群众零成本创业 “我大学时就摆过摊,以前还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当过管委会主任,对地摊经济和小商品非常熟悉。”作为帮帮摊项目的发起人,杭州援川干部周展被许多剑阁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地摊县长”。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后,周展作为杭州帮扶广元市工作队队长被派往四川省广元市,挂职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剑阁县委常委、副县长。此时,剑阁县还有低收入家庭2000多户、困难群众2万多人,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梁士忠、杨微这样的残疾人。如何帮助这个群体提高收入,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摆在周展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周展看来,靠政府财政输血,只是一时之计;只有扎根于市场经济的帮扶项目,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才能让群众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市场经济同样伴随着风险,而困难群众既缺乏启动资金,也没有抗风险承受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展为“帮帮摊”项目设计出了一套“保姆式”的加盟模式,将风险和成本降到了最低,“摊位由政府在指定区域免费提供。货物全部免押金领取,完成销售后归还成本留取利润,如果卖不掉可以直接退回来。” T恤衫一块钱一件、鞋子五块钱一双……在剑阁县帮帮摊公司总店的进货价目表上,记者看到的价格低得出人意料。许莉告诉记者,他们的货物全部从东部地区的品牌厂家直接进货,没有任何中间商,“很多货都是趁着工厂清理库存的时候一次拿完的,加上我们是公益性质项目,工厂给的价格非常低。” 物美价廉的产品,成了“帮帮摊”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所在。而作为项目的运营方,帮帮摊公司也伴随着项目的扩大不断成长。“我们的收益来源主要是从源头供货企业提取销售提成,目前公司市值已达700万元,并实现盈利,发展势头良好。”许莉介绍。 此外,围绕“帮帮摊”存在的痛点和空白,杭州帮扶广元市工作队还推出了一系列“帮帮”主题项目。例如,在杭州、广元建设“帮帮仓”,根据产销订单将两地商品运送至“帮帮仓”统一配送,通过做大货物体量解决物流成本过高问题;对接浙川两地纺织企业开办“帮帮车间”,让群众摆摊之余还可上班赚钱,带动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推动“帮帮店”再次升级为“帮帮超市”,并邀请新零售业市场专家、企业家结对指导经营商贩,进一步提高项目盈利空间和发展空间。 周展介绍,目前“帮帮摊”项目已纳入浙川东西部协作14个“组团式”帮扶重点项目之一,除在广元地区启动实施外,“帮帮摊”还逐步在四川省凉山雷波县、乐山沐川县、巴中通江县等6个县区推广运行,成为当地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短评:东西部协作需要市场经济“共赢”思维 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小小的地摊,蕴藏着浙江人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三十年前,第一代浙江创业者靠摆地摊、开小店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地摊经济又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广元,帮助一群同样勤劳肯干的四川人改变了不幸的命运。 提到消费帮扶,很多人会想到把西部的产品拿到东部卖。但“帮帮摊”却反其道而行,把东部生产的小商品拿到西部去卖。这一模式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其充分尊重了市场规律,利用“看不见的手”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各取所需——消费者买到了实惠商品、摊主们赚到了真金白银、运营方取得了经济效益、供货商找到了产品销路。另一方面,又在于其有效发挥了政府的作用,用“看得见的手”为低收入群众保驾护航,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市场风险。 如果将视角进一步放大,东西部协作同样需要市场经济的“共赢”思维。只有从单向输血走向双向合作,让政府、社会、企业、群众各得其所,才能帮助西部结对地区实现自我造血,从脱贫攻坚真正走向乡村振兴。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潘汉军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