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媒体联动
 
西湖为什么没栏杆? 这个热问 湖边个个有答案
hwyst.hangzhou.com.cn  2024年05月07日 08:36:35 星期二

今年“五一”假期,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再一次上榜全国“顶流”景点,西湖景区客流量再创新高。“西湖为什么没有栏杆?不怕有人掉下去吗?”一则曾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的帖子,因“五一”假期再次爆火。

不少游客在实地“打卡”西湖时,萌发了同样的兴致。有人说,这么多年了,这是习惯,更是“肌肉记忆”。那么,西湖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栏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五一”假期西湖人从众 游客:喜欢西湖亲近的感觉

“五一”假期首日,10点左右的西湖北线一带早已是人头攒动,被分流的人群从断桥入口上桥前往白堤,欣赏湖岸垂柳的惬意风光。

不少游客开启边走边拍模式。人站在岸边,背后西湖作为背景,是常见的合影标配。记者观察到,一些游客也会往堤岸旁再靠一靠,争取在人多的场合下抓拍到更美的旅游打卡美照。

对此,来自河南的胡女士颇有心得,第一次带家人来西湖,美景太多,西湖边沿岸随便一站,都是合照的好机位,“西湖边都没有栏杆阻挡,感觉自己跟西湖亲近很多。”

这样的体验,不少游客感同身受。来自浙江温州的金女士带着儿子,直接在白堤边上坐下看鱼儿戏水,“最喜欢的就是西湖的舒适感,白堤边逛逛,水也不深,小朋友也不会觉得害怕。把身子往前一探,一眼能望见水草和小鱼,亲切极了。”

至于西湖为什么没有栏杆这事,金女士觉得,西湖装上栏杆没有必要,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素质。

从白堤往西湖音乐喷泉方向走,靠近湖滨商圈人流量越来越密集。西湖游船处排队超过1公里。记者观察到,部分区域加装了临时护栏,引导队伍和人流有序分隔,一些游客倚靠栏杆,摆出各种pose合影,看起来轻松自然。

继续往一公园方向逛,视野愈发宽阔。集贤亭一侧的游步道,不少被加宽的岸堤,让游客行走更加自如。

对江南文化情有独钟的陈同学,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在读博士生,这次跟朋友组团来杭州玩,体验感很好,虽然人流量很大,但良好的交通秩序给她留下不错的印象。“一直很喜欢杭州西湖山清水秀的风格。”在她看来,“没有栏杆的西湖更好,保留了西湖原本的风貌,这是展现西湖景色最优美的地方。”

俶影桥上游客摩肩接踵,这座景观桥弯弯曲曲,桥面较窄,人群慢慢挪动,像一条传送带。“人挤人,书包又大差点把自己挤下去了。”背着相机从福建赶来杭州的詹同学,第一站就选择来西湖逛逛。他观察到,刚刚一路上走来西湖边都没有栏杆,他觉得这就是西湖的特色。

不设栏杆是约定俗成的共识 游客所到之处,有更自然的细节保护

今年“五一”假期,西湖不断上热搜。5月1日,西湖景区接待客流量52.94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55.52%。这背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西湖“开放、匠心、亲民”的特质。

西湖自古就是开放的。西湖申遗专家、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原主任杨小茹介绍道,“作为历史上景观氛围的营造,在‘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不设栏杆’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随着西湖园林景观的发展,新的设计也在一代代匠心营造下不断出现,譬如苏堤被打造成缓坡露水的自然风光,对白堤的景观加固,均属于长期建设中的‘微调’。”

上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可以佐证,西湖除了湖滨公园有驳坎和下垂铁链栏杆以及景观桥梁和三潭印月曲桥设有栏杆之外,其他区域的驳坎都是自然式缓坡入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实施环湖绿地动迁,打造人民公园,建设湖滨一公园到六公园,对园林景观进行铺装。更新简化版的栏杆被当作景观的一部分保留下来。

时至今日还会有人会问:西湖没有栏杆,怕不怕掉下去有危险?西湖水深也给出了答案。

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湖的水底呈锅底状,平均水深2米左右,靠近岸边都比较浅,多数地方水深0.5-0.8米,相对比较安全。但水底的淤泥可能较深,广大游客游玩也要注意。

西湖的水岸关系,十分亲切。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说把湖滨所有的岸堤都做上目前这样1米间隔的栏杆,把它隔绝开来,无形中西湖跟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有了距离。

小栏杆背后,同样折射了“大围栏”的故事。

2002年杭州开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综保工程以南线整治为开端,整合了湖滨一公园、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和长桥公园,打通形成一片完整的绿地,拆除了围栏,实行不收门票政策,真正做到“还湖于民,还景于民”。

历年来,西湖景区一方面湖边用这种游步道、人行道加宽的形式,让人更安全地在西湖边行走。另一方面像柳浪闻莺通过绿化带与湖岸相阻隔,部分沿湖垒石坎坷让人踏上不得不小心翼翼,这种种“润物细无声”的匠心,都起到保护作用。

再者,一如白堤的“间株杨柳间株桃”从宋代作为景观搭配存在,早已成为西湖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这种对西湖的审美追求,保留自然景观的意趣,无形间成为了主干道和步行道之间“隐性分割”,传承至今。

这也是最符合西湖审美柔性的解决方式。

“栏杆本身就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没有栏杆,反而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西湖景区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孙杰解释道,“促使大家在西湖游玩时更加注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当下如何满足我们西湖的文化景观审美,更体现在细微之处。

西湖水域管理处数据显示,集贤亭是广受市民游客喜爱的西湖景点,也是沿湖热门打卡点。出于对安全和景观的统筹考虑,2013年集贤亭复建时,专门在周边两侧水下约0.8米处增设一条1.5米宽的生态保护带,作为游客不慎落水的缓冲保护。同时,景区加强周围的日常管理,如设置夜间景观警示灯等,保障市民游客的安全。

守护安全步履不停 科技加持让西湖安全更有底气

“断桥 ‘人从众’,还从来没有过游客失足落水或者被挤下去的情况。”说这话的是杭州人最熟悉的“西湖大白”、在断桥边“扎根”19个年头的民警陈宗耀。5月1日早上8点,他准时出现在西湖断桥边执勤。

这时候,断桥上已是人头攒动,还有源源不断的游客从北山街涌过来。陈宗耀和同事们在上桥口引导游客上桥,接通北山街的桥头往外延伸十多米,就有一条用花坛组成的隔离带,游客从两侧有序上下桥。

断桥两侧是低矮的石栏杆,不及膝盖高。20多米的桥面,几乎每走两步就是一名和一名志愿者组合,他们面朝游客维持秩序、解答疑惑。有网友说,“这就是西湖给游客们的安全感。”

5月1日假期第一天,西湖景区公安分局投入安保力量共有2054人。“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景区公安治安大队队长胡文超说,整个“五一”假期大家放弃休假,全员在岗。其中,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西子义警”,他们身穿绿色的小马甲,自发地在西湖边引导游客,提醒大家不要太靠近湖边,注意安全。

“如果真的发生了游客落水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有人喊一声,附近民警都能听见,立马赶到事发现场。”胡文超说,有时候报警电话还没打出去,民警已经在现场处置了。

“这种突发响应是南北呼应、水陆联动的,即便不在人流最拥挤的断桥上发生事故,我们的民警也能及时出现。”胡文超介绍,湖中三岛上还有专业蛙人救援队,全天候24小时响应。

“断桥、音乐喷泉这些核心地区会提前分控人流,加大安保力量。”胡文超说,当初曾考虑过在断桥边装防护网,但是一来这会破坏西湖的自然风光,游客观感不好,二来西湖水位会波动变化,防护网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这个想法也就作废。

当然,守护平安少不了科技的加持。

在苏堤、白堤西湖沿岸都有电子围栏,注意事项实时喊话。西湖景区公安还发明了一款智能救生圈,如果有游客不小心落水,岸边救生圈扔不远也扔不准的情况下,这艘电动无人小船可以快速到达指定位置,救生圈迅速充气弹出船体给落水者使用。别看这小船体型小,一秒能跑5米,遥控距离达500米左右,用于一般水上救援没什么问题。不仅湖边,景区周边不少山上的山体报警杆,除了充电,还有报警、救助等多项功能。

“用有形的物理隔离不如筑起无形的安全防线,这样给游客们的体验才更好。”胡文超说,“和西湖没有栏杆一样,我们旅游警察也影响着游客对杭州的城市印象。”

网友评论

浙江网友“周大人 Rex”:没有栏杆并没有感觉不安全,感受到的就是亲近大自然的美和文明的素质。

浙江网友“A海阔天空”:在西湖边掉水里去,还没等你衣服打湿就会有人给你拉起来了,装栏杆有啥用?

新疆网友“Jeremy L”:电动无人小船+自动充气救生衣,这个配置让我们叹为观止!给杭州人民的应急保障规划点赞!

浙江网友“Lucy”:“80后”小时候的西湖是有黑色铁链栏杆的,两棵柳树中间就有几根。当时的设计是弯弯挂下,小朋友都喜欢坐在上面晃荡晃荡,或者手去晃两下。自从西湖申遗后就拆掉了。不过我个人也觉得没有栏杆的西湖更像是自家的。

浙江网友“猫猫”:素质就是最好的栏杆。

浙江网友“易成”:自然、和谐、亲近,才是人们的爱,更是西湖的美!

内蒙古网友“熠时光”:西湖没有护栏,西子无需珠钗。爱杭州,因为她值得!

浙江网友“留意”:尊重自然、低影响开发。为杭州的减法点赞!

广东网友“侧耳倾听”:栏杆就像人与自然的隔离带,越自然的景观越受欢迎。

吉林网友“欢乐马”:没有栏杆,没有边界,我们看到的西湖和古人看到的才是一样的。才能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遐想,才能感受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余紫琦 贾凯 编辑:程慧雨
老人、年轻人都摔过!杭州这个台阶怎么了?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