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媒体联动
 
杭州一小区垃圾桶旁惊现笑气瓶 业主群 “炸锅”
hwyst.hangzhou.com.cn  2024年05月08日 09:41:22 星期三

“这看上去不是饮料么。” “赌博穷三代,吸毒毁一生。” “希望尽快调查清楚。”5月6日早上九点多,杭州某小区的业主群因为小区垃圾桶旁惊现笑气瓶 “炸开了锅”。

当天,社区民警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称,近期发现有人在吸食笑气,笑气是违禁品,吸食笑气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等,如果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告知公安机关等内容。

文字下方还配上了笑气瓶图片。图中的笑气瓶是一个20多厘米高的粉色瓶子,上下各有一片白色的边,侧面还有一个白色的把手,但不同于一般瓶子,这个瓶子上面还有个尖尖的白色小瓶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又有哪些危害?昨天,记者进行了详细了解。

物业人员多留心了下

察觉8个笑气瓶

记者在该小区走访过程中,碰到正在巡查的物业工作人员张女士。说起这件事,张女士感慨:“还好我多留心了下。”

她告诉记者,前一天,在小区的一处垃圾投放点突然多了好几个白粉色的大瓶子,很是引人注目,路过的居民也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当天,保洁人员将其当做废品收到了小区的垃圾集置点。

等到第二天早上,张女士给保洁人员开晨会时,这显眼的几个大瓶子放在集置点,引起了她的警惕。“我就觉得不对劲,拍图发给物业经理,让他问问民警。感觉这个东西就是像那个违禁品,这类吸食笑气的人在小区,我们要想办法阻止。” 张女士说,“有8个瓶子,好重的,拎起来乒乓乒乓地响。”

物业经理上报给社区民警后,一调查果然是笑气瓶。目前,民警已依法处理。

怎么一看就知道是违禁品?张女士说:“有异常,我都会立马上报,民警都给科普过。”

她也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以前周围就有人因为吸食毒品毁了自己的人生,她深切地知道毒品的危害性,希望大家都远离毒品。

笑气是什么东西?有何危害?

小区的不少人并未见过笑气瓶,看到群里民警发的图片很惊讶。有人留言:“我还以为是饮料瓶子”“瓶子长得漂亮,小孩子不懂的。”“笑气属于违禁品,危害不轻。” “这会不会误导小孩子?”

笑气究竟是什么?为何大家谈“笑”色变?记者询问了专业人士。

相关民警介绍,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别名:氧化亚氮),它是一种无色有甜味气体。人吸入该气体后,会丧失痛觉,同时脸部肌肉失控,出现诡异的痴呆笑容,因此该气体得名“笑气”。

跟传统毒品相比,笑气又有哪些不同?民警说,笑气虽不是毒品,但属于危险化学品,非法贩卖和吸食笑气是违法犯罪行为。

相比较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笑气由于不作为毒品被列管,它的获取途径较多。近年来,笑气在一些地区的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流行起来,凭借“诱人”的名字吸引了不少追求新鲜与快感的年轻人。而且笑气的外表极具伪装性,它一般装在使用金属材质的气弹瓶中,外包装多标注为奶油发泡剂。

“笑气的危害丝毫不亚于毒品。”他提醒,吸食笑气具有成瘾性,能让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依赖。长期吸食笑气会伤害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的症状,还会使人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精神异常。更严重的会使人神经受损、精神异常,可能导致滥用者出现毁物、伤人等不良社会行为。

警方表示,市民若是发现买卖或吸食笑气情况时,可以拨打110或属地辖区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

滥用人群低龄化、群体化

买卖笑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近年来,因吸食笑气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滥用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群体化等特征。

比如,去年2月,连云港一未成年女孩在酒店疑被3名男子胁迫“吸毒”致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女孩死前可能曾吸食笑气 。

还有去年12月,江苏警方公布的一起抓获吸食笑气违法案件,五人均为“00后”,吸食笑气是因为好奇及寻求刺激。五人交代,他们因“朋友”介绍接触到了笑气,便相约吸食,一夜竟吸食了840瓶笑气。五人的行为构成非法使用危险物质,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那买卖或者吸食笑气会承担何种责任呢?

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夏谨言表示,笑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出售笑气,涉嫌非法经营罪;以吸食为目的购买、吸食笑气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会受到行政处罚。

“虽然国家对笑气的销售流通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但是仍有不少非法商家会通过网络进行隐蔽销售。而且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并未意识到笑气的危害性。”

夏谨言建议,有关部门从网络交易、物流运输等环节加强监管,打击犯罪以减少笑气的非法供应。并且针对青少年等特定人群开展滥用笑气防范宣传,引导公众认识到滥用笑气的危害。

千万别碰

学会防范新型毒品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毒害人们的不只笑气,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极具迷惑性,一个不小心,年轻人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比如,“跳跳糖”,混合多种毒品,易损伤神经系统,遇水即溶,与其他饮品混合后味道不变。

还有“开心水”,一种新型液态毒品,呈无味、透明、液态状,是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

“假可乐”,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混合而成,饮用后使人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比冰毒的危害更大。

“聪明药”,含有国家管控的一类精神药物哌醋甲酯(利他林),系神经刺激药物,一旦食用人会处于兴奋状态。

因为“聪明药”被传有提高专注力的作用,被许多家长视作提升孩子成绩的“神药”,想方设法寻找和购买此类药物。孩子一旦服用,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警方提醒,年轻人要学会防范新型毒品,娱乐、狂欢、宣泄要有节制,不要因一时兴起而追悔莫及;千万不可以身试毒,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把吸毒与享受画等号;尽量少进入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刘迅 通讯员 王怡蔷 孔迪颖 编辑:程慧雨
这个5月新人忙着领证结婚 这些甜蜜日子已被约满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