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钱一荤两素 杭州这家老年食堂“破圈”啦! |
hwyst.hangzhou.com.cn 2024年05月14日 16:54:46 星期二 |
香喷喷的红烧肉、蒜苗炒香干、酸辣卷心菜,外加一份白米饭,在杭州一荤两素吃饱肚子仅需3元钱,你信吗?富阳区杨清庙村老年协会做到了。昨日,记者在该村老年食堂亲眼目睹这一顿“热辣滚烫”的饭菜从地头、灶头到桌头的全过程。 从地头到灶头3元午餐八方支援 上午9时,记者抵达杨清庙村。15年前,在上级部门运营建设补助的基础上,富春街道、村集体年投入16万元,村民捐赠2.5万元,建起了老年食堂。之后怎么运行,谁来“买汏烧”,就要村里自己想办法了。 负责烧饭的68岁刘国英大姐撸起袖子下地收割卷心菜。“2009年,村老年协会来电话,问我想不想回村里帮忙烧午饭?”她想:在哪烧饭不是烧饭?回来还能照顾家里。她立马答应,成了富阳区第一家农村老年食堂招录的第一名工作人员,每日安排菜单、备菜、翻炒、打菜,一干就是15年。 午餐3元一顿,食堂怎么把账做平? “老年协会专人采购肉类,其他都不花钱。”刘国英介绍,米面油大多是村民乡贤自发捐赠,蔬菜则来自于她脚下的这片土地。 2021年,为了减少食材采购支出,老年协会成员利用本村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开辟出全区第一块专为老年食堂打造的“共享菜园”,根据季节轮种农作物,协会成员认领包干,免费供应,从地头到灶头只需半小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记者看到,时至今日,这片“共享菜园”已有11亩菜地,轮种卷心菜、土豆、萝卜、茄子、辣椒、蒜苗、大白菜、油菜籽等作物,还增加了鱼塘、果树等,闲庭信步一番,颇有几分“桃花源记”的氛围感。这片土地出产的食材,会定期送检区市场监管局,保障绿色无污染、无农药残留。 “我们算过一笔账,‘共享菜园’每年能节省采购开支约1.5万元,吃不完的果蔬就向外出售,还能创收补贴食堂。”刘国英领着记者又从地头来到灶头,开始备菜。 从灶头到桌头送餐上门风雨无阻 “3元钱一荤两素,你说在外面能吃啥?”89岁楼奶奶非常满足:“每天我从家走一公里到食堂,当是锻炼,吃个饭和大家聊一会再回家。明年我90岁,吃饭免费。” 住得远、腿脚不好的老人,怎么办?老年协会安排75岁陈雪金送餐上门。 “来堂吃一般有50-60人,送到邻村助餐点约16份,送到家的有3份。”老陈年轻时候开拖拉机,如今骑上电动车又快又稳,饭菜送到家还热着。上午他会通过电话接收“送餐订单”,核算数量后,和刘国英配合装饭打菜装箱,11时30分前送到邻村助餐点;90岁以上的,他会送餐入户,风雨无阻。 就这样,从地头、灶头再到桌头,杨清庙村老年食堂形成运行“闭环”,以老人们的互助自治形成了独特的助餐风景线。2023年区、街道、村集体三级投入80万元,对老年食堂硬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对周边路面、小广场等进行硬化翻修,让就餐更安全。 “3元午餐模式成功,启发很大。”杨清庙村老年协会会长金满潮说,协会形成了“带头人+小组长+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成员几乎都是60+。他们围绕村两委中心工作,根据特长分工,为老人提供上门看病、理发、家电修理、水卫修理、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 金满潮说,今年协会希望继续升级硬件设施,提供更多元服务,扩大老人活动场所,让他们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通讯员 林雨尘潘相宜胡卫东见习 记者 张文利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