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级中学:保证阅读时间更要保证“阅读兴趣” 繁重课业消磨阅读热情 漫步杭高校园,角角落落草木含情,百年老校的积淀与韵味挥之不去。然而只有走过一间间教室,瞥见偶尔从堆积如山的课本试卷中抬起的双眸时,才会深切感受到:这,就是高中的校园。课外阅读,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杭高最近的一次阅读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一周自由阅读时间不超过3小时,在这其中,大部分同学读书的目的为消遣,且看过就忘,几乎没有做过读书笔记。而当问到:是否对学校成立读书俱乐部感兴趣时?近50%的同学选择不置可否。 “每天的作业最早完成的要十点半以后,做到十二点的同学也比比皆是,像陀螺一般,周而复始。”高一年级语文组的高利老师说,等到涌起阅读冲动的那一刻,估计也只能是睡前闻一闻书香了。 繁重的升学压力,消磨了高中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演讲” 弥补阅读量不足的重任只能落在语文老师的肩上。在杭高,每节语文课都有个“课前演讲五分钟”,可以就一本书的某一章节谈感想、可以讲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可以给同学们推荐好书……“形式不一,只要开口讲,读总比不读好。”高利说。 让高利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阅读热潮是上个学期团购《史记》,同学们互相交流读后感,再用文字表达在《贡院学记》上,老师的评语也很有意思,有“不拘一格”,有“神往”,还有“只争朝夕”等等,用的是爱好篆刻的同学刻好的印章。 学分制促进阅读 游戏增加兴趣 学生社团,是一个将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的平台。在杭高,有鲁迅文学社、养正国学社,共有130多位同学参加了这两大社团。 高利是学校鲁迅文学社的指导教师,“总是尽可能地让参加社团的同学多读点儿书。”高利告诉我,鲁迅文学社的活动非常丰富,可以参加名家签售活动、听讲座,有学生辩论赛,有不限制主题的学生讲座,有“寻找学校文化痕迹”的文学定向活动,甚至还有学生自创的“汤包填字”游戏,带动了一大批同学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学生们自主阅读确实比较难,能够保证他们的阅读兴趣,就算成功了。”高利说。 当然,学生总是需要激励的,读书也不例外。在杭高,参加社团与学分紧密挂钩,而修不满学分就无法毕业,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团阅读活动的开展。 教师心声:让阅读进入教师工作考核标准 在关注学生阅读的同时,老师们的读书现状似乎总被忽视。在我提供给老师的一份调查问卷中,85%的老师提出:把阅读量也列入工作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替代备课、评职称中的一些硬性标准,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阅读的自觉性。 就像有位老师说得那样:在课堂中,教师们最为出彩的部分往往不是将条律清晰的教案按部就班,而是平时阅读时汲取营养的灵光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