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中的海宁“两新”工程 |
2010年09月17日 06:05:14 星期五 杭州日报 |
海宁许村镇永福村 农民可以用农村宅基地置换海宁市区的公寓房,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基本生活保障,公寓房还可以进入市场流通……这种看起来有些“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却在海宁的农村以加速度的形式被大力推进。 这就是海宁的品牌“两新”工程。今后,越来越多的海宁农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教育、医疗、交通、体育等已经向城市聚集的优质公共资源。 在这里,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质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农民规划中的城市生活 中秋,一个收获的季节。 作为嘉兴市级试点镇的斜桥镇,其主中心“云川名都”704套公寓房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106套两联排也即将开工建设。该镇村民查志方的新房,就是这126户两联排中的一户。不久之后,他们一家5口,就要正式告别居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成为新城镇集群中的居民。而全家4亩多的土地,也将随之流转出去,每亩每年可以收到700元左右的租金。随着斜桥镇第一批搬迁户报名和审核工作的结束,全镇共有1026户农民报名参加首期安置。 在查志方的眼里,这一次的“搬家”,或许将彻底改变全家人的生活。“可以与镇上的居民一样均等享受斜桥镇的公共服务资源,不用再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跑好几里的路接送孩子上学,(下转A6版) (紧接A1版)不再怕父母身体不适时手忙脚乱地托人找车子接去镇上的医院。” “联排房一户的价格在20万到23万,像我们这样38户人家整组搬迁,政府统一补助7万,再加上楼房补助,如果是两层的话补助6万,3层12万。”查志方的邻居拥有3层楼的房子,他只需要自己再掏几万元钱就可以入住联排房。 除了像查志方一样准备把将来的生活融入新市镇,还有不少人打算“搬”得更彻底,直接住进位于海宁市区的公寓房。对于这些准备进城当市民的农民来说,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放弃祖辈安身立命的土地,是一次生活方式的重新构建。对于这样的重新构建,很多人都充满期待…… 一个工程实施者眼中的农民利益 在“两新”工程具体负责人之一、海宁市委农办副主任王马升看来,农民可以用农村宅基地置换海宁市区的公寓房,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基本生活保障,公寓房还可以进入市场流通,“这解决了很多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海宁市专门制定出台的《海宁市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解答中,对换房政策、换保障政策等操作细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凡具有海宁市常住户口,且有合法的农村宅基地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自愿永久放弃全部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居住户,就可以申请置换市区安置房和基本生活保障。置换后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由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收益归村民集体分享。参加双置换的农民进城后,随之可获得与被征地农民一样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子女在城里就学等城市“福利包”。 王马升透露,在于今年4月底截止的首批报名中,海宁全市共有679户农民提交申请。而他们当中,通过审核的农民今后居住的地段,并不比目前海宁的一些黄金地段差。在寸土寸金的海宁市区,这块位于城区海宁南北大道与联合路交叉口的置换点用地,经受了多重的“考验”:既要交通便利,又要周围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既要农民能认可,又要政府能承受…… 据了解,海宁市计划首批建造5万到10万平方米的市区置换房。每户农民的换房面积由两个核定基数相加:一是以户为单位,每户可得40平方米;二是以人为单位,每人40平方米,独生子女多加40平方米。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可以换取200平方米的市区公寓房。政策还规定,每户标准内总面积不超过260平方米。 雨后春笋般的“两新”工程建设 在海宁全市上下大力推动之下,如今的海宁,新市镇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破土而出…… 除了斜桥镇外,其余10个镇(街道)和盐官观潮景区也都已启动首期搬迁报名工作,其中10个镇(街道)的建设规划已通过会审。 一项数据显示,到9月6日,整个海宁范围内,累计已有11783户农户正式报名搬迁,其中整组搬迁报名30个组825户、市区公寓房安置679户。在此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市区安置报名农户进行市、镇、村三级资格审查,目前,海宁全市已有2086户搬迁农户通过资格审核并已签约,另有各类项目拆迁签约4004户。 截至目前,海宁市各镇(街道)“1+X”村庄布点均已完成,并正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全市“X”(新社区)的数量已从原来的90个调减至43个,初步形成了“10+43”的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格局。村民建房用地总规模约39.3平方公里,这与原有村民建房用地82平方公里相比,可节约42.7平方公里的土地。 |
作者:记者 陈炜 张亦峥 驻嘉兴记者 张世新 海宁报道 编辑:罗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