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引入市场竞争,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分享经济”的智慧,就是“网约车+公车改革”的真义所在。
日前,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与滴滴出行签订了出行服务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将为杭州所辖13个区县(市)的公务员提供公务出行及上下班通勤服务,满足公务员乘坐专车、快车等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暂且把“滴滴出行”这个关键词搁置一边,政府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是中央早在2014年就已明确的公车改革方向。而杭州,恰恰是国内最早启动公车改革并取得卓然成效的城市,去年年底全国首个“公车改革推进指数”发布,杭州排名榜首。
“市场化、社会化”不仅是公车改革的方向,放在更大的层面上,也是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公共治理创新的应有之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15日,杭州市政法系统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协同共治——社会治理”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共同研发、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多种方式,发挥好互联网企业“大数据”的优势,再造一个社会治理领域的“阿里巴巴”。
“市场化更高效,社会化更专业。”滴滴出行亦即网约车之所以成为杭州公车改革“联姻”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更因为网约车作为“分享经济”的典型,与公车改革所要追求的“节约经费、减少浪费”如出一辙。“分享”即是“共享”,“分享”不是“5÷5=1”,而是“5÷5>1”,甚至“5÷5=5”。“分享”的对面是“独享”,一辆车5个座,1人乘坐是“独享”,再拉4个人上来是“分享”。如果人人不愿“分享”,法律禁止“分享”,那么5个人就需要5辆车,这岂非巨大的浪费?又岂止巨大的浪费——更多的车意味着耗费更多的生产资源、道路资源;更多的车还意味着污染、车祸的增多。
“分享”的最大意义是“共赢”,是“多赢”。如果说长期以来由于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难题而抑制了“分享经济”的发展,那么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则为“分享经济”插上了翅膀,各种“分享经济”的应用平台应运而生,而滴滴快车等网约车平台也由此脱颖而出。对于网约车,固然不能任其野蛮生长,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但全面看待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治理,还是对于政府职能转变,都不失为一种“正能量”。话题扯得远一点,李克强总理为何将上海两家小食店的被关闭与简政放权联系起来?因为那两家小食店存在的意义就是“分享”与“多赢”,对于“多赢”的事物,热烈拥抱还唯恐不及,怎么能反而一关了之呢?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众。”中国古代先贤的“共享”或者说“分享”理念历久弥新。打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引入市场竞争,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分享经济”的智慧,就是“网约车+公车改革”的真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