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望五年,从“三期叠加”到“经济新常态”,从“L型转折”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云变幻的宏观经济走势,未能阻挡杭州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前行脚步。
科技与产业革命百花竞艳,城市与区域竞合百舸争流,杭州身姿翩然,挺立潮头。
以“一号工程”之名培育信息经济新“爆点”,借G20落地东风打造世界级“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GDP总量突破万亿完成“里程碑一跃”,服务业占比超六成实现“历史性晋级”,杭州不断书写荡气回肠的城市新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坚决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终造就武林大观、钱塘繁华。
创新为要振钱塘,天下从此重杭州。
创新为要 杭州方略
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
高歌猛进的杭州经济背后,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的城市方略。
2012年,“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步履维艰。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横亘于前。
杭州谋定后动,主动应变,以创新二字破局。2012年8月,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磅出台“创新30条”,涵盖范围之广,政策含金量之高,前所未见。
而当李克强总理在两年后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号,杭州箭已在弦。“双创”大潮之下,杭州迅速崛起成为中国顶尖的创新创业之城。G20峰会落地之年,杭州的创新驱动战略再度升级,在城市国际化的目标统领下,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向着更高目标再度出发。
从创公司晨会上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到特色小镇里飘出的一缕咖啡香,从流水线上一台台身手矫健的机器人,到城市“数据大脑”中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千万个象征着创业创新的城市意象,在杭州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创新洪流。
平台、创客、资本、创意,当它们在一座城中聚合、碰撞、交融,蝶变也随之发生。截至2016年,杭州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孵化器30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人才新政催生“孔雀钱塘飞”,新增国千专家19名、省千人才55名,累计自主培育国千专家108名,培养高技能人才3.5万名;创新主体持续涌现,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3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36家和755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