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新闻发布>最新发布
 
“3+11”“2+14”“14+7”管理是什么意思? “五同”人员如何自我防护?——杭州疾控权威解答热点问题
hwyst.hangzhou.com.cn  2022年03月14日 14:16:57 星期一

杭州日报讯 昨日,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疫情是今年以来我市出现的疫情中情况最严峻、最复杂的一次。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来杭会被管控?不同的管控政策到底有什么区别?“五同”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刚详细解答。

问:我朋友近期从外地来杭,要求按照“3+11”管理,请问这是要被隔离吗?

答:“3+11”政策不涉及集中隔离,“3+11”意味着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监测。

问:“3+11”管理期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

答: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如健康码黄码,不允许出门。第一天和第三天完成核酸检测并报告体温等身体状况,如果核酸阴性,3天结束后转绿码。其间可以点外卖、购物等,由工作人员送上门。11天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不允许前往公共场所,不能参加聚会、会议等,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乘坐私家车。不得离开本市,有相关症状后及时报告并就诊。

问:为什么有些人是“14+7”管理,有些人是“3+11”管理?

答: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疫情风险分级管理、动态调整,每日下发中高风险提示,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对从高、中风险地区或参照高、中风险地区管理的来杭人员实行“14+7”管理,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7天居家健康观察,其他人员根据风险等级分别采取“3+11”“2+14”等不同管控措施。由于各地管控措施的不同,存在不同表述的情况,建议市民前往目的地前,咨询当地防控办等部门了解相关管控要求。

问:各地政策中有“2+14”“14+7”等不同的表述,这些“N+N”的措施是什么意思?

答:这些数字的具体措施如下——

14+7: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

3+11: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监测。

2+14: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4天日常健康监测。

1+3核酸检测:第1天和第3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间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

问:在这几天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行动轨迹中发现,大多数的人行动轨迹高度拟合。有什么特别的提示吗?

答:在这次0309疫情中,呈现了明显的聚集性传播特点。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病例都是在物流园区从事卸货、转运的员工。他们工作流程固定,人员工作岗位固定,并多数合租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也提示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言,当有传染源引入后,近距离和常聚集会很容易被感染并扩散开来,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少扎堆的原因。

问:在接到流调电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五同”,这指的是什么?

答:“五同”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用到的术语,指的是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交通、同场所。专业人员根据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接触时间、接触方式、接触程度以及病例传染性特征等,科学评估病例在被隔离管控前可能传播疾病的时空范围,以及密切接触者在接触期间被感染的风险。其中,同吃、同住、同工作的人群,暴露的风险是最大的。

问:“五同”人员都是我们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同时聚集性传播的风险也是最大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保护好彼此?

答: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更隐匿,导致近期全国新冠疫情发生点多、面广、频发、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升高,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极大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广大市民群众要自觉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出行时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码、测温。

对于同吃、同住、同工作的人群来说,这些“被动防御”的措施还不够,我们尤其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 (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因为您的及时就诊,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你身边的朋友减少感染风险。

二是及时接种疫苗。研究显示,在密接人群中,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突破感染率分别为22.6%和6.0%,加强免疫可以使奥密克戎的突破感染率降低较基础免疫3倍以上,我们国家新冠疫苗的加强免疫,对奥密克戎株的突破感染具有抑制效果,可降低奥密克戎的再传播能力。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疫苗比例还偏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因此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要应接尽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严敏 编辑:陈周滢
杭州体育中考延期 考试时间以考试院通知为准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杭网议事厅动态
·杭州“民意好声音”奖 杭州网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集体奖
·杭州网荣获中国城市网站联盟三项大奖
·热心市民称赞杭网议事厅进社区很贴心
·杭网议事厅获社情民意直报点先进单位
·热心网友称赞杭网议事厅
·“杭网议事厅”被评为杭州“市民之家”2016年度“红旗窗口”
·“杭网议事厅”荣获“人民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