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杭州描绘农村生态共富新蓝图 |
hwyst.hangzhou.com.cn 2022年07月12日 09:13:35 星期二 |
杭州日报讯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以绿色生态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杭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绿色共富”理念的提出为杭州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底,用绿色循环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稳步推动农业强农村,走出一条农民富的道路,这样的农村生态共富故事如今正在杭州各地上演。 生态打底 激活农业发展细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一直是生态禀赋优越的建德市思考的问题。 建德地处杭州西部、钱塘江上游,整个地势分布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在全国率先启动有机食品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村建设,创新经营主体带动村民从事有机食品产供销模式。 要发展农业激活农业经济细胞,生态是关键。“生态立市、有机富民”,多年来,建德市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和办法,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向有机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有机生产基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效益显著。 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种植为主”向“多元融合互动”转型。建德把农业种植、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互联互助的模式,让收益惠及农民,真正实现农创助力片区组团发展的目标。 位于富阳城区西北侧的阳陂湖,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后,实现了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打造成了生态自然、别有风味的城市农耕文化湿地,成为生态绿肺。同时,通过恢复阳陂湖主湖面,增加调蓄水域面积,补偿区域发展阶段造成的水面积损失,满足了城市内河防洪排涝的需要。如今这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览,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富阳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提升。截至2021年12月底,富阳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4.8%。其中阳陂湖生态湿地成为生态修复治理的新样板、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城市品质提升的新高地。 减污降碳 探索新农村生态共富 萧山区是一个传统工业强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面对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萧山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资源要素配置有待优化。低碳发展是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源动力,乡村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碳减排潜力,乡村地区减污降碳工作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因此,萧山区试点开展乡村减污降碳,加快乡村低碳生产的价值转换。 走进萧山的乡村,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已不再是难得一见的稀奇物件。萧山区大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广光伏发电项目进企入户,让企业农民既享受清洁能源的利用,又能通过清洁能源创收。根据测算,农户安装光伏发电板,发电量完全能满足自家用电,而且不到两年就能回收成本。光伏板的寿命长达25年,农户发电自用或接入国网,都能产生一笔不小的经济补贴。 萧山区率先引入双碳能源平台进行管理,为村域低碳发展提供新指导。以梅林村为例,该村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四个维度来对比今年与往年低碳发展方面的变化,为寻找原因、研究对策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目前,萧山区2500家规上企业、公共机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已接入“双碳大脑”,20余种用能与产值数据全部录入双碳大脑“萧碳码”测评体系,实现企业能效水平“一码”掌控。 如今,萧山区还建立了亚运场馆碳账户,与亚组委、电力交易中心完成第一批7座场馆协议签订,实现亚运场馆全部绿电供应,等同减排二氧化碳7.48万吨。在淳安县界首乡金山坪村落,亚运生态公园样板区采用了新型租售结合模式,同时优化了亚运场馆升旗控制、标准时钟、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等体育工艺系统,节约资金1600余万元,该模式被杭州亚组委引用并推广至全部亚运场馆建设中。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史洁 编辑:陈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