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 焕新开放!鲁迅、林语堂曾在此相聚 |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8月29日 14:26:33 星期五 |
8 月28日,历经一年四个月封闭式改造的郁达夫旧居“风雨茅庐”,在杭州上城区大学路场官弄63号重新开门迎客。 此次开放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座由郁达夫90年前亲自设计建造的江南庭院,不仅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承载着文人风骨与革命精神,此次焕新开放,既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更是对以笔为戈的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深切纪念。 焕新后的“风雨茅庐”,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完美重现了“清丽典雅、三面回廊”的旧时风貌。踏入院落,古朴的青砖铺就地面,门窗与回廊上精致的几何花饰,每一处细节都尽显江南建筑的温婉韵味与修缮团队的匠心。 展厅内的布置更是精心打磨,以“一生传奇”“一世创造”“一心爱国”“一意杭州”四个篇章为脉络,串联起郁达夫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 在展厅中,人们可以看到郁达夫先生的多种文学作品,感受他笔下流淌出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可以了解到他在抗战时期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以笔为刃,鼓舞民众斗志的英勇事迹;还能看到他与同时代文化名人的情谊往来,从中领略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这些展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串联起了郁达夫先生的一生,也让“文章报国、以死明志”的精神变得具象可感,触手可及。 “风雨茅庐”对郁达夫而言,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他与杭州深度交融的见证。1933年,郁达夫为满足妻子王映霞返乡心愿,毅然从上海迁居杭州,此后便着手设计建造这座宅院。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较为安稳的时光,创作了《迟桂花》《半日的游程》《杭州的八月》等名篇,字里行间满是对杭州山水人文的热爱;他还发起成立“杭州作者协会”,曾在杭州艺专礼堂举办会员联欢大会,汇聚百余位文人,推动当地文学发展,堪称“杭州作协创始人”。 彼时的“风雨茅庐”,还是杭州文化界的小型沙龙,鲁迅、林语堂、戴望舒、施蛰存、徐志摩等名流常在此聚会,饮酒谈诗、探讨文学;郁达夫更在此收藏近三万册书籍,涵盖中、英、日、德、法多国文字,其中不乏宋元明清古籍、清代诗词集,可惜这些珍贵藏书在抗战战火中尽毁。遗憾的是,1937年抗战爆发后,郁达夫仅在“风雨茅庐”短暂居住月余,便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再未回到这座他亲手打造的“精神堡垒”。 作为杭州新晋文化地标与红色教育基地,“风雨茅庐”的开放与利用备受关注。其开放时间定为每周二至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3:30-17:00,周一、周日及节假日闭馆。 |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刘文昭 通讯员 陈钰湉 编辑:程慧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