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首页 栏目首页 栏目动态 网上服务 热点热议 问计于民 新闻发布 民生恳谈 记者出击 政策库 使用帮助 栏目简介
  所在位置: 杭网议事厅>新闻发布>最新发布
 
"公述民评"回头看丨桐庐非遗不“断层”
hwyst.hangzhou.com.cn  2025年09月28日 08:50:47 星期日

针对“公述民评”问政活动曝光的问题,整改“回头看”持续进行中。近期,杭州市委办公厅“1+7+N”民意互动平台就2024年第一期第二场“公述民评”问政活动中提到的桐庐非遗项目传承因学习周期长、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形成年龄断层、人才匮乏的现象,以及剪纸等传统艺术能否纳入职业教育课程或与电商结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等问题开展“回头看”,实地查看问题整改情况,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问政结束后,桐庐县依托江南古村落百匠艺术街区,丰富非遗文创业态和产品,研发了一系列贴近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非遗文创产品。多家非遗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并计划在未来开设桐庐礼物伴手礼旗舰店,集中展示和销售剪纸产品。

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

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桐庐的剪纸工坊(谢玉霞剪纸体验馆)内,“回头看”小组的目光被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剪纸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或细腻入微,或大气磅礴,饱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让人不禁为之赞叹。除了剪纸作品外,由剪纸衍生出的文创产品更是丰富多样,如钥匙扣、小扇子、书签、冰箱贴等。

这里也是桐庐剪纸非遗传承基地和体验点,吸引了众多游客争相而来。主理人张军子说:“游客都很喜欢听桐庐剪纸文化、非遗文化和景点文化的讲解,还能现场体验剪纸技艺。不少游客是通过网络慕名而来,还有两个年轻人来了7次,美院的学生也常来这里调研实习。”

她告诉大家,桐庐剪纸已有1700多年历史,以团花和风景为主,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线条细腻流畅,与北方以人物、动物、花鸟为主的剪纸风格不同。作为杭州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庐剪纸曾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如今,在国家文化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张军子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并喜爱桐庐剪纸,增强文化自信。

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庐剪纸”传承人申屠美芳说:“要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我们也得与时俱进。教外宾剪‘红双喜’的时候,我会把‘双喜临门’的故事也讲给他们听。”

非遗传承要创新成果

部署更多业态和场景

位于江南古村落百匠艺术街区的桐君谷非遗文化馆,涵盖非遗展示、中药古法炮制互动体验、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现场工艺制作演示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中药+”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传统中药文化)”传承人申屠银洪认为,“非遗项目不应固步自封,而要创新成果形式,如将非遗元素融入咖啡、养生茶等年轻人喜爱的产品中,吸引他们关注。”

他还提出,拓展非遗文化市场,也要部署更多业态和场景,如在旅游风景区推进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进古村落、寻常百姓家,并建立落地基点。同时,打造非遗馆、研究院及活态展示等产品,制定非遗传承的技术标准,确保非遗星火代代相传。

强化非遗工坊建设

构建多元融合非遗产业发展格局

桐庐紧抓非遗工坊建设,助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目前,非遗产业呈现多元融合品牌特征,形成五大重点产业类别:

一是传统非遗美食类产业,以新合索面、十六回切糕等为代表,通过统一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助力发展;二是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君中药为依托的中医药类大健康产业,形成桐君堂、桐君谷等大型企业全产业链;三是传统工艺与文创类非遗产业,如合村绣花鞋、钟山石雕等,与文创结合开发非遗礼品和高端伴手礼;四是表演艺术与旅游类非遗产业,以桐庐越剧为例,融入旅游打造沉浸式演绎和cosplay活动;五是以茶文化为主的茶产业,将茶技艺与茶体验相融合。

桐庐县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沈红霞介绍,为助力非遗产业发展,桐庐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体系,出台专门方案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与金融企业合作推出“非遗工保贷”;依据非遗门类分类施策,形成村镇共建、龙头企业带动、跨界融合三类发展模式;创建非遗工坊联盟,联合县内及富阳、建德等地,实现资源融合创新;通过线上平台如淘宝、阿里等转化推广,今年3月联合浙江省文旅厅召开全省非遗工坊联盟现场会,邀请10家知名自媒体及企业共同参与,让非遗企业入驻平台,实现传播推广与线上销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非遗融入年轻人生活,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活化和腾飞。”

此外,桐庐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原有20个县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新建非遗工坊9家,将剪纸技艺引入职业院校,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高瑞怡 编辑:程慧雨
杭州多所高中开新“分号” 基建“进度条”来了 杭州155路无轨电车换新 复古元素重现老杭城味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杭网议事厅动态
·2020年度杭州“民意好声音”奖发布 杭州网喜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杭网议事厅动态
·2020年度杭州“民意好声音”奖发布 杭州网喜获5项殊荣
·杭网议事厅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南大楼518杭网议事厅编辑部
邮编:310041
热线:85052222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4]1106-049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近期,杭州市委办公厅“1+7+N”民意互动平台就2024年第一期第二场“公述民评”问政活动中提到的桐庐非遗项目传承问题开展“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