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成效显著 |
2012年12月04日 10:53:05 星期二 杭州日报 |
红旗河清淤疏浚 贴沙河 河道管理 让水更净 近年来,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亲水“宜居城市”和“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河道工作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科学创新,敢为人先,制订河道管理标准规范,健全河道监管工作机制,丰富河道长效管理 举措,抓好河道建管无缝对接,实行市区两级联动,生态治理、清淤疏浚、引水配水、日常管养等多措并举,做到河道管理过程“全程化”、内容“全面化”、程度“精细化”、成效“最大化”。后横港、新开河、沿山河、西溪河等一大批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如后横港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沿山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Ⅴ类。城市水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最强音之一。 开展城市河道清洁水体五年行动。通过“大项目带动、综合性整治、基础性保护”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措施,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同时邀请市考评办成员、专家学者、热心市民参观黑臭消除河道,共同研究制定黑臭消除标准。今年共消除黑臭河道25条,治理效果受到各界好评。 实施生态治理。始终围绕“水质改善”主题,探索和引进实用型、适用性高的生态修复技术,运用生态操作、生态浮岛、生态基、生物填料、太阳能自动曝气、投放鱼苗等技术手段,陆续在40多条河道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开展清淤疏浚。根据不同河道性质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清淤方案:对未整治的城郊河道以挖泥船疏浚为主,没有防汛行洪任务的河道以围堰断流泥浆泵清淤为主,在城市景观河道开展环保铰吸试点工作等。努力实现清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河道底泥污染。共完成146条(段)河道清淤,总长达166公里,清除河道淤泥达125万立方米。 科学引水配水。按照“节能提效”和“水清、流畅”的目标,细化城区分片配水工作方案,升级改造引配水闸站设施,建立“一闸一档”的闸站管理制度,增强水体循环,有效保障了防汛安全、改善水质和旅游观光。 民主促民生。开展河道纪念林认建认养、河道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城市河道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管理城市河道,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社会文明新风创树的新平台,深入推进了民主民生双赢实践。 目前,共有470条城市河道纳入长效管理,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河道品质不断提升,一大批河道两岸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正成为品质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实施“添灯增亮” 消除“盲点暗区” 杭州市的老住宅小区房屋类型多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80年代前后各系统、单位为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而自行建造。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相对简单,路灯设施的配套先天不足,多是以水泥杆为主的短杆路灯,经过20多年的运行,加之小区管理者对路灯管理维护意识薄弱,老小区路灯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锈蚀、积尘、破损等问题,部分路灯设施已光衰严重,照度、亮度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带来了小区照明的“盲点暗区”。 为解决老住宅小区的照明问题,11月5日-20日,由市城管委发起、市亮灯监管中心具体负责的“盲点暗区”摸底调查在市区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只针对老住宅小区照明,通过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取得了主城区老住宅小区存在的照明“盲点暗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在各城区(管委会)城管局、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摸底调查圆满完成,共收回问卷411份。调查中发现,随着人民群众到户外进行夜间休闲娱乐活动的增多,他们对小区路灯的夜间照明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随之增高,有美观型的要求在小区公园道路两边安装双头路灯,也有节能型的建议使用感应式LED路灯……本次调查,要求解决照明问题的社区有152个,涉及200多个老住宅小区,需要新装或改造路灯3000余处。 做好城市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而路灯作为城市公用设施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窗口”和“脸面”。市亮灯监管中心在调查的基础上,搜集整合了其他城市改造老小区路灯的经验,并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资金配套政策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在满足群众愿望的前提下,实现绿色的、节约的、可持续的路灯改造工程。 今后,市亮灯监管中心将进一步征求市民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同时深入社区实地踏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制定相应措施,逐步消除我市老住宅小区照明“盲点暗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叶阳帆 闫瑞龙 徐芳芳 金洁 记者 任彦 编辑:何鲁飞 |
作者:通讯员 叶阳帆 闫瑞龙 徐芳芳 金洁 记者 任彦 编辑:李媛 |